前 言
1970年秋末,军旅生活的一件小事,使我萌生一个美好愿望。为了实现这个美好愿望,从那时起,我利用业余空余时间,进行精心有趣的创造实践。长期的艰难,很多的挫折和失败,我没有放弃。在党和祖国的哺育下,历经四十八年艰辛努力,我完成了一项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明创造──温差能发动机。
温差能发动机,是可再生能源技术中的一种低温热能、低温差温差能、冷资源冷能能量转换装置。它提供一种普遍适用的,以低沸点物质为气体工质,只需消耗自然时空条件下的可再生温差能,生产动力、电力的温差能动力装置。目的是,深度开发利用地球自然时空条件下丰富存在的,温度≤60℃的( 温度>60℃的热资源,当然更加适用 ),甚至<-30℃的,热资源与冷资源之间温差≥10℃的地热、温泉、太阳能、昼夜温差能、海水温差能、季节性温差能、高温时空条件下的热资源热能、高寒时空条件下的冷资源冷能、极地冷能等,清洁,不用即失,可再生的温差能资源,以及大量的工业余热资源,生产有经济价值的动力、电力。西藏羊八井、各地的温泉地热资源、海水温差能资源、热电厂(汽轮机)尾气的余热资源,是温差能发动机及其系列装置应用的首选资源。
非职务发明人没有经济能力,把温差能发动机制造成样机或验证机。时下,只能提交可手动操作,间接验证技术、经济可行性的温差能发动机模型;模型整机、各机构和各部件的照片图片;说明书和设计数据。但前行无懈,梦想如初。
弱冠从戎萌夙愿,银龄扬鞭向梦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民族复兴,国成盛世的中国梦正在实现。我的温差能发动机的银龄之梦,也一定会有梦圆的一天。
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求知和贡献是正能量,是一种欲望,也是一种梦想。四十八年的求知实践,我还得到了一些关于资源,可再生资源,能源,可再生能源,热资源,冷资源,低沸点气体工质,低温热能、低温差温差能、冷资源冷能的能量转换途径(方法)和装置,以及人类资源(能源)获取与资源(能源)消耗的战略选择等,有关人与自然,属于自然科学或绝大部分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有趣认知──“自然属性中的人类资源(能源)战略与可再生资源(能源)的战略地位”。
一.人类智慧、人类使命的基础和根本。
㈠.人类的太空梦想。
探索深空、遨游利用太空、开发利用地外天体资源、移居人类到地外天体,拓展人类生存与发展空间,是人类智慧、人类使命的必然,使然,辉煌和梦想。在实现这些梦想的伟大征程中,人类已经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并将继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㈡.人类实现太空梦想必需具备以下可行性。
1.技术可行性。即技术上能够达到。
2.地球资源负载的可行性。即在满足地球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基本需求前提下,地球上的有关资源,能够满足人类去实现这些梦想。
3.地球环境负载的可行性。即到达地球的地外天体“资源”,包括对它所进行的加工和利用的全过程,必须是对地球环境无污染或极小污染,且可防治的,地球环境负载(环保)许可的“资源”。
4.如果是开发利用地外天体能源,还必须满足以能量为计量单位的能量可行性。即到达地球的地外天体能源可获得的实际能量,与为获得这个地外天体能源,地球已经消耗掉的能量(能源)之间具有可行性。
㈢.人类行为(作为),受资源负载可行性制约。
人类实践,已经证明或正在证明:
⒈具有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经济可行性的行为(作为),不一定都具有资源负载的可行性。
⒉具有技术可行性的行为(作为),也不一定都具有资源负载的可行性。
⒊具有技术可行性的行为(作为),不一定都具有以能量为计量单位的能量可行性。
⒋具有技术可行性+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经济可行性的行为(作为),也不一定都具有资源负载的可行性。
因此,人类行为(作为),应以资源负载可行性为基础。
㈣.地外人类的标志及其可持续生存与发展。
我把地球上生存的人类,称之为地球人类或就称其为人类;把梦想中的,移居到地外天体的人类,称之为地外人类;把人类健康的可持续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简称为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那么,地外人类的标志是:以地球人类(极其少数的人类个体)为种子,移居到地外天体后,除地球人类的基因、知识、智慧资源外,能够完全依靠地外天体资源,繁衍生息,实现可持续生存与发展。
当地外人类梦想已成现实之后,那么,地外人类与地球人类一样,同样要面对和解决可持续生存与发展问题;资源,仍然是地外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可再生资源和可持续利用资源,仍然是地外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的主要来源。
㈤.地球是人类的美好家园,是自然属性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倡导:“生态文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宇宙、太阳、地球和月亮,在地球上孕育了宇宙中的已知生命;进化了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芸芸众生;催生了宇宙中已知的最美丽的花朵──具有超强认知能力,超大创造、改造能力和超大智慧的人类。已知的宇宙天体,只有地球是人类与众生(已知生命,下同)可自然生存,且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美好家园。人类要感恩,敬畏,珍惜,保护好这个美好家园;敬畏自然规律,遵循自然规律;智慧,无害地开发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共生、和谐共存,共济可持续生存与发展。在自然属性中,地球是人类与众生可自然生存,且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即使地球老了,地球自然时空条件(环境)恶化了,人类已不能象原来那样自然生存了,那么,只要地球还在,太阳还在,人类在地球上创造人工生存条件和人工生存环境,总比把地球上的人都移居到其它天体去,在其它天体上创造人工生存条件和人工生存环境要现实的多,经济的多,容易的多,也可靠的多。
㈥.人类智慧、人类使命的基础和根本。
自然规律揭示:宇宙中所产生的一切事物,都有产生──成长──成熟──衰老──消亡(完成使命)的客观规律。人类也一样。就地球人类个体而言,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以上的地球人类个体,他们的使命和生命历程,都只能在地球上完成。这是自然规律(法则)决定的。
因此,对于地球人类来说,与时俱进、与是俱进地认知人类自身、认知地球、认知地球周围 (人类亲身及其科学技术能够到达的)的时空条件,以为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以上地球人类个体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服务为宗旨,努力做好地球上的事情,始终是人类智慧、人类使命的基础和根本。
㈦.航天、太空技术是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高科技资源。
已有的航天、太空技术,特别是负责任国家的航天、太空技术,已为人类社会的国防、生产生活和可持续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不可取代的,源源不断的宝贵资源;并为人类在不能自然生存的恶劣时空条件下,创造小空间人工生存条件和人工生存环境提供了技术、装备资源;还将为人类抵御地外天体入侵(撞击)地球,保卫地球安全提供技术、装备支持。在地外人类梦想尚未实现之前,人类在航天、太空技术上所做的一切努力,所获得的一切成果,都是重大的高科技资源,都是在为地球人类服务,都是认知地球周围的时空条件,努力做好地球上的事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资源是人类和众生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宇宙,太阳,地球和月亮,是自然原始资源的主体。
㈠ .资源是人类和众生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资源是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源是众生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能够利用到的,满足人类生存基本需求的资源,决定人类的生命历程(前程)。
依据自然规律:能够预测到的人类生命历程(前程),可以最大限度地趋近于与地球,太阳同在;与人类能够利用到的,满足人类生存基本需求的资源同在。当然,宇宙“耕耘”的黑洞光临,毁灭地球的宇宙灾难除外。
㈡.众生的本身也是资源,人类本身是一种具有独特特性的资源。
众生的本身也是资源。她们是生态平衡的资源;是相互依存,赖以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食物链资源;是大自然生态文明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资源。
人类本身,是一种具有独特特性的资源。“有度总量”的人类个体:
1.是人类健康的可持续繁衍生息的资源。
2.是满足社会劳动力需求的资源。
3.是对自我(包括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都具有超强认知能力,超大创造、改造能力和超大智慧的生产力(智力)资源。
4.是创造和传承人类文明的资源。
5.是每时每刻都需要大量消耗自然资源,才能获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资源。
对于资源,一般来说是多多益善。但做为资源的人类本身,则不是多多益善,而必需是“有度总量”。
“有度总量”:是指以健康的,可持续繁衍生息的人口种群,人口数量为保障;以当时人类能够利用到的,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基本需求的,地球资源负载可行性允许为基础的,当时地球人口总和。“有度总量”的当时地球人口总和,是地球资源负载可行性的客观要求。
因此,地球人口数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做为资源的人类本身,就是指“有度总量”下的当时地球人口总和。
为了人类的行稳致远和可持续生存与发展;为了人类的生活幸福,并且这个生活幸福不要生活的太累。那么,这个“有度总量”,一般以“健康的,可持续繁衍生息的人口种群,人口数量为保障”的具体需求来确定。
㈢.时空和时空条件是资源。
⒈时间和空间(时空)是物质。广义上的时间无始无终,无长无短,是一种无所不在,无处不有的特殊物质,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性特殊物质;广义上的空间无边无际,无大无小,也是一种无所不在,无处不有的特殊物质。无所不在,无处不有:是指在物质世界中,没有它不存在的地方,也没有不与它共存的物质。
⒉时空是资源,时空条件是资源(人类无力防控的,损害人类、损害众生生存的灾难性时空条件除外)。不同时空条件,具有不同用途和利用价值。
时空条件:是指被认知或被利用的时间空间中所含有的全部物质、物质状态和物性,包含不同物质相容在一起时所产生的物质状态的变化,物性的变化和变化过程,且包含时空本身。
时空条件,包含自然时空条件和人工时空条件。人工时空条件与自然时空条件一样,都具有相应用途和利用价值。
⒊自然时空条件:是指没有任何人工痕迹,自然生存的时间空间条件。如时空本身、日月星辰、斗转星移、一年四季、阳光、空气、水、地球自转、地球引力、潮起潮落、大气压强,地壳变化和其它自然力作用下自然形成的高山平原、地形地貌、江河湖海等。
⒋人工时空条件:是指在自然时空条件基础上,增加或减少符合自然规律的人工行为条件。如在一定时空中,人工给予原来没有的物质(物资)或清除原有物质(物资),增加或减少原有物质(物资)的数量,建构生产生活设施,安装机械设备等,从而形成用途增加或满足特定用途的新时空条件。如寒冷地区的大棚蔬菜,无土栽培,冬季的供暖,夏季的空调,人工降雨,建筑大坝形成的水库,建筑楼房形成的安居住房,建筑公路、铁路、车站、机场、港口等,形成的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建设互联网形成的信息高速互联互通,建设医院形成的医疗保障,建设图书馆形成的人类知识宝库,建设院校形成的教育资源,制造国防装备和建设国防工程形成的国防资源等。
㈣.珍爱,保护自然时空条件和自然时空资源。
习近平主席倡导:“美丽中国”,“清洁美丽世界”。
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控制气候变化,是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自然时空条件和自然时空资源。清洁美丽、绿水青山、新鲜空气、蔚蓝天空,是众生共同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自然时空条件和自然时空资源。守护好自然时空条件和自然时空资源,事关人类的生命历程(前程)。是人类不能缺少的智慧和作为。我们要象珍爱、保护生命一样,珍爱、保护自然环境,珍爱、保护自然时空条件和自然时空资源。
三.资源是众生和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共同资产。
自然原始资源,是宇宙,太阳、地球和月亮在漫长的“耕耘”,演化,矿化,进化或历时长短不一的生长过程中生成和积累起来的。
宇宙、太阳、地球和月亮,不仅孕育了宇宙中的已知生命(众生),而且还创造了,并且公允地给予了众生可自然生存,且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原始资源。自然原始资源,是宇宙、太阳、地球和月亮给予众生的无偿恩赐。
因此,在自然属性上,自然原始资源的所有权属于众生。它是众生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共同资产。
人类无权独占它、垄断它, 任何个别生物物种也无权独占它、垄断它,这是自然法则决定的;人类不能独占它、垄断它,任何个别生物物种也不能独占它、垄断它,这是自然规律决定的。
同理,在自然属性上,自然原始资源的所有权属于人类全体。它是人类全体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共同资产。
任何人类个体或个别群体无权独占它、垄断它,这是自然法则决定的;任何人类个体或个别群体不能独占它、垄断它,这是自然规律决定的。
四.资源获取与资源消耗的战略选择。
资源的必要消耗、奢侈消耗在高速增长。还有霸权侵略、非正义战争消耗,恐怖、内战等消耗。地球资源负载的可行性问题,始终在检验着人类的智慧和行为。资源匮乏和资源枯竭的脚步,已经向人类快步走来。
㈠.资源获取与资源消耗的战略选择。
以大数据,远预期为作业平台,逐步实现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资源日常消耗量”<地球自身日常所能提供的,宇宙(主要是太阳)日常所能提供的,且地球日常所能获得的,当时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能够利用(实现)到的“日常资源量”。是人类智慧和人类使命的战略选择。是资源获取与资源消耗的战略选择。
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资源日常消耗量”<{(地球自身日常所能提供的资源量+宇宙太阳日常所能提供的资源量×地球日常所能获得的资源获得率%)×当时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能够利用到的资源利用率%}“日常资源量”。
以一周年为计量的时间单位,以≥一百年为计量的人均寿命,以≥一百年或≥人均寿命为计量的时间周期。
上式可缩写为: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资源日常消耗量”<当时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能够利用(实现)到的“日常资源量”。
“资源日常消耗量”=人均消耗的“日常资源量”×地球日常人口总和
“日常资源量”=(地球自身日常所能提供的资源量+宇宙太阳日常所能提供的资源量×地球日常所能获得的资源获得率%)×当时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能够利用(实现)到的资源利用率%
人均消耗的“日常资源量”=“日常资源量”÷地球日常人口总和
地球日常人口总和=“有度总量”
“日常资源量”一定时,人类的物质生活指数与“有度总量”(地球日常人口总和)成反比;“有度总量”(地球日常人口总和)一定时,人类的物质生活指数与“日常资源量”成正比。
㈡.自然属性中的人类资源战略和能源战略。
前面已经论述的资源获取与资源消耗的战略选择,实际上已经回答了自然属性中的人类资源战略和能源战略。
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资源日常消耗量”<当时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能够利用(实现)到的“日常资源量”,是自然属性中的人类资源战略。
同理,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能源日常消耗量”<当时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能够利用(实现)到的“日常能源量”,是自然属性中的人类能源战略。
㈢.资源获取与资源消耗,应遵循、顺应自然资源的自然规律。
地球上,满足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原始资源丰富,但有限。在资源获取和资源消耗的人类行为(作为)中:遵循、顺应自然规律的正能量作为,必然减少或避免因资源问题所引发的困境和灾难,且必将延长人类的生命历程(前程);忽视、违反自然规律的负能量行为,必然增加或导致因资源问题所引发的困境和灾难,且终将缩短人类的生命历程(前程)。
对自我(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都具有超强认知能力,超大创造、改造能力和超大智慧的人类,自然有责任,且有能力逐步实现对自我(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自然的、社会的、能够接触到的)的完整,正确认知;人类社会的领导体系和管理(治理)体系,自然有责任,且有能力把这个完整,正确认知的基本智慧,教授予人类全体个体,并成为他(她)们自觉作为(行为)的行动指南。
五.资源分类与可再生资源和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战略地位。
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资源。那么,在地球上,什么样的自然原始资源才能满足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这是人类必须认真面对,清楚认知,正确回答,正确作为的战略性问题。
㈠.资源分类。
依据地球自然原始资源的客观存在和资源战略的分类需求,我把人类能够利用到的物质资源分为三种:
第一种,可再生资源。
连接不断的可再生资源,以及有相对固定时长的,间歇性连接不断的可再生资源,包含:
⒈原始可再生资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水温差能资源,高温时空条件下的热能,高寒时空条件下的冷能,植物、动物、微生物资源等。
⒉人工可再生资源。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用可再生资源生产的电力、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其它人工时空条件下的植物、动物、微生物资源等。
第二种,可持续利用资源。
不可再生,但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包含:
⒈原始可持续利用资源。如土地、能利用到的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自然形成的,没有人工痕迹的高山平原、草原森林、江河湖海等。
⒉人工可持续利用资源。如农田、草场、人工林地、其它农林牧鱼场所、房屋、工厂、铁路、公路、机场、港口、医院、学校、图书馆、互联网、国防装备、国防工程等。
第三种,一次性资源。
不可再生,用完后永不再来的一次性资源,包含:
⒈原始一次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可燃冰、核能矿产、铁矿、金矿、银矿等矿化(矿化气体资源、矿化液体资源、矿化固体资源)资源。
⒉人工一次性资源。如汽油、柴油、煤油、煤气、用一次性资源生产的电力、金银、钢铁等。
㈡.可再生资源和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战略地位。
依据自然规律和地球自然原始资源的客观存在,满足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资源,只能是可再生资源和可持续利用资源。只有可再生资源和可持续利用资源,才能源源不断地满足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特定需求,并与人类使命和人类生命历程(前程)的全程相伴。
可再生资源和可持续利用资源,事关人类生命历程(前程)的全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它过去是,现在不完全是,但将来必定是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的主要来源。因此,是政策倾斜,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加大技术研发,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
一次性资源,无论它有多丰富,蕴藏量有多大,开采一点就少一点,用掉一点就少一点。终将在人类不间断,大规模地开采和必要消耗加奢侈等消耗中枯竭。
一次性资源,不能满足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特定需求。但为可再生资源和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技术研发,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条件与丰富的技术、装备支持。因此,不是说一次性资源不重要,而是说它更精贵,更应珍惜,更应节约使用、物尽其用,用完了永不再来。
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中国智慧,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人类对于一次性资源:
⒈只能依靠科技进步,有度开采,高效利用,节约使用来延长它的利用时间。
首先开采利用易于自然损耗的资源。如:露天煤矿、自燃煤矿等。
⒉必需依靠科技进步,寻求和研发可替代资源,逐步实现资源结构转换。
⒊必需依靠科技进步,开发利用地外天体资源梦想的实现。
六.能源分类与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地位。
㈠.能源分类。
依据地球自然原始能源的客观存在和能源战略的分类需求,我把人类能够利用到的能源分为两种:
第一种,可再生能源。包含:
⒈原始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水能,地热能,太阳能,海水温差能,高温时空条件下的热能,高寒时空条件下的冷能,极地冷能,植物动物微生物质能等。
⒉人工可再生能源。如动物、植物油脂提取的生物柴油,植物生化发酵提取的乙醇、沼气,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电力等。
第二种,一次性能源。包含:
⒈原始一次性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可燃冰,核能矿产等矿化能源。
⒉人工一次性能源。如汽油柴油,煤气煤油,用一次性能源生产的电力等。
㈡.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地位。
前面已经论述:满足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资源,只能是可再生资源和可持续利用资源。只有可再生资源和可持续利用资源,才能源源不断地满足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特定需求,并与人类使命和人类生命历程的全程相伴。
同理:满足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能源,只能是可再生能源。只有可再生能源,才能源源不断地满足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特定需求,并与人类使命和人类生命历程的全程相伴。
可再生能源,事关人类生命历程的前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它过去是,现在不是,但将来必定是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能源资源的主要来源。因此,是政策倾斜,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加快技术研发,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包括其下游产业的储热储能、储冷储能、储电储能、蓄水储能电站、气候环保条件许可下的极地(南北极)──深海通道──赤道之间冷资源的北冷南调和南冷北调、极地冷资源的就地动力电力生产、电能高速快递──大区域智能电网等。
在能源资源分类中,我不用“新能源”这个名称分类。因为这个名称不能区别不同能源中的可再生属性和不可再生属性。因此,不适应能源战略中的能源分类。
例如:时下,人们把电动汽车称之为“新能源汽车”。事实上是把全部电力都定义为新能源。就以电力为例:如果不问电力来源,那么,电力是人工条件下清洁,不可再生的一次性人工能源。而时下,电力生产所消耗的能源,既有一次性原始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矿产等;又有可再生原始能源,如风能、水能、地热能、太阳能等。把所有电力不加区分地定义为“新能源”,等于是把可再生原始能源与不可再生的一次性原始能源混淆在一起。更重要的是,目前电力生产所消耗的原始能源,主要还是依靠一次性原始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矿产等。
又如:水能、风能。它们是人类很早很早以前就已认知、利用的传统能源,但它们则是可再生能源。再如:可燃冰,是不久前最新发现的能源,我国的开采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据悉,我国的可燃冰蕴藏量,可供我国使用200年;地球的可燃冰蕴藏量,可供人类使用1000年;我国又一项核能新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它的核能发电量,可供人类使用一万年。令人鼓舞,令人欣慰。但可燃冰、核能矿产,却都是一次性能源。
因此,我不用,并且不能用“新能源”这个名称分类。资源战略中的能源资源分类,不能以新、旧(传统)区分;也不能以是否新发现、已开采或未开采、是否清洁能源来区分。
㈢.首先实现电力生产的能源消耗,基本依靠可再生能源。
一般情况下,可再生原始能源,数量巨大,清洁,无污染。但分散,不易收集,投资大,单位(质量、面积、体积、时长)资源的能量含量低,不用即失。随着时间流失,它会完全消失,十分可惜。时下,一方面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能源在一刻不停地巨量消耗着,日渐匮乏,日渐枯竭;另一方面是可再生能源也在一刻不停地巨量消失。这种状况是人类智慧不愿看到的,也是不能许可的。
具有超强认知能力,超大创造、改造能力和超大智慧的人类,自然有责任在一次性原始能源还非常丰富,可以无忧无虑,随心所欲地开采利用的时候,就能未雨绸缪,远见卓识地下大力研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尽快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普遍开发利用和深度开发利用。首先实现电力生产的能源消耗,基本依靠可再生能源。让储藏于地下的一次性原始能源,为子孙后代多留存一些,留存的时间更长一些;让一次性原始能源中,那些具有多用途性能的原始能源,其多用途性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善之事。
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技术研发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水能、风能、太阳能(光伏能)的开发利用,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在电力生产的能源消耗和其它能源消耗中,主要还是依靠一次性能源。
因此,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水温差能、极地冷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普遍开发利用和深度开发利用,不仅具有环保、资源、经济上的重大现实意义,而且还具有更深远的能源战略意义。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即使某些技术时下还无需马上用到它,但作为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不仅有着现实的策略选择性,而且还有着长远的战略储备性。应该努力实现技术,装备的成熟化,使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七.低沸点气体工质物性与物质的隐形资源。
低沸点气体工质是低温热能、低温差温差能、冷资源冷能能量转换成机械能的载体。低沸点气体工质和低沸点气体工质的选用,是低温热能、低温差温差能、冷资源冷能能量,在温差能发动机中转换成机械能的决定性条件之一。
㈠.低沸点气体工质物性与物质的隐形资源
同种气体工质,在温度相同的时空条件下,具有相同的物性。包括状态(指固体、液体、气体)、压强P、体积V和焓;
不同气体工质,在温度相同的时空条件下,具有不同物性,而状态则不一定;同种气体工质,在温度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具有不同物性,而状态则不一定;
不同气体工质,在温度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具有不同物性,而状态则不一定。
同理,给予或创造并给予一定物质的一定时空条件,就能获得该物质在该时空条件下的状态和物性。
物质的上述物性,蕴含隐形资源(肉眼不易见到),具有丰富多彩的用途和利用价值。它可为人类的生产生活需求提供资源。
一个直接在用的资源,往往是由多个间接资源和隐形资源,先后依次转换或共同作用下形成。例如水能:太阳能把水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依据热升冷降规律上升到高空;高空上的水蒸气在地球自转、气流流动、温度不同、气压不同等条件下,形成位能移动;遇到高空冷空气时,在冷空气作用下凝结成水滴;水滴在水的重力和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形成雨水落到地表;地表为雨水的集聚提供了庞大的收集器;相对高度不同的地表,地貌,如大山、平地、河流、水库等,在集聚雨水的同时,集聚了相对高度不同的雨水势能;海平面以上,相对高度不同的河水水能、水库水能,在水的重力,地球引力,水轮机和发电机性能的共同作用下,转换成机械能和电能。其它资源也一样,只不过在依次转换和共同作用的过程中,参予的间接资源和隐形资源量的多少,种类的多少,时间的先后、时间的长短不同而已。
地球自然时空条件下,温度≤60℃的可再生热资源,冷资源丰富,不用即失。在温度≤60℃的低温热资源中,如果继续选用水为气体工质,蒸汽机、汽轮机为其能量转换装置,即使有10℃的低温冷资源存在,那也是不能获得或很难获得有经济价值的动力。如果选用低沸点物质,比如氨、二氧化碳等为气体工质,温差能发动机或其它同性能装置为其能量转换装置,就能获得有经济价值的动力。
在温度≤60℃的低温热资源中,当热资源温度一定时,选择相应的低沸点气体工质,可以很容易地获得该气体工质的超临界物性。例如乙烯、乙烷、二氧化碳……它们的临界温度分别为9.5℃、32.1℃、31.0℃……。
低沸点物质的隐形资源(物性),为低温热能、低温差温差能、冷资源冷能的普遍开发利用和深度开发利用,动力电力生产,提供了多个可选择的工质资源。
㈡.低沸点气体工质的特定选择条件。
低沸点气体工质液化还原,是温差能发动机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
低沸点气体工质的“饱和汽继续压缩和降温可凝结成液体”。“对饱和汽,任意小的温降就可以使它液化”。“在有凝结核时,蒸汽压只需要超过饱和汽压的1%,液滴便可形成。带电粒子和离子都是很好的凝结核”。
“每一种气体都有自己的临界温度,只有在临界温度以下的气体,才能通过压缩,降温等方法使之液化”。因此,低沸点气体工质的选用,必需满足冷资源温度低于气体工质临界温度。
低沸点气体工质安全、高效、无污染运行,是温差能发动机和其它同性能装置运行的又一必要条件。因此,低沸点气体工质的选用,必需满足高温热资源温度远高于气体工质沸点温度,低于气体工质燃烧点、爆炸点温度。同时,还要选用对环境无污染,或极小污染,且可治理的气体工质。
低沸点气体工质的特定选择条件:
⑴.根据冷、热资源温度的实际状况,选择相应的低沸点物质做气体工质。
⑵.冷资源温度必需低于低沸点气体工质临界点温度。
⑶.热资源温度必需远高于低沸点气体工质沸点温度,低于低沸点气体工质燃烧点、爆炸点温度。
⑷.选用的气体工质,必需是对环境无污染或极小污染,且可治理的气体工质。
八.温差能发动机性能与热资源、冷资源温度的相对性。
㈠.温差能发动机性能。
温差能发动机,是一种以低沸点物质为气体工质,在满足低沸点气体工质的特定选择条件、机体材料和附属材料的耐低温性能允许条件下,温度≤60℃的(温度>60℃的热资源,当然更加适用),甚至<-30℃的,热资源与冷资源之间温差≥10℃的低温热资源、低温冷资源都可以被深度开发利用,生产动力电力的动力装置。
温差能发动机及其装置系列,为低温热能、低温差温差能、冷资源冷能的普遍开发利用和深度开发利用,动力电力生产,提供了多个可选择的装置资源。
㈡.热资源,冷资源温度的相对性。
温差能发动机性能与低沸点气体工质物性和特定选择条件相结合,决定了热资源与冷资源温度的相对性。
根据低沸点气体工质物性和温差能发动机性能,一个温度基本稳定的资源,当它满足低沸点气体工质的特定选择条件时,它可以是一个热资源,也可以是一个冷资源。当有“一定温差”,且温度比它低的冷资源可利用时,它可以是一个热资源;当有“一定温差”,且温度比它高的热资源可利用时,它又可以是一个冷资源。
以选用二氧化碳为气体工质,并以0℃资源为例:当有10℃可用热资源存在时,0℃资源可做为冷资源被利用。当有-10℃可用冷资源存在时,0℃资源又可做为热资源被利用。
“一定温差”:是指热资源与冷资源或冷资源与热资源之间的温差,必需具有一定度数,才能作为热资源或冷资源被利用。温差度数太小,如1℃、2℃、3℃等,是不能被开发利用或很难被开发利用的。当然,热资源或冷资源量太少,也是不能被开发利用的。在用途不同、时空条件不同、选用的装置和气体工质不同时,“一定温差”的度数要求也不尽相同。我给出的“一定温差”的度数为≥10℃,举例所说的热资源、冷资源均为可用资源。
在温差能发动机机体材料和其它附属材料的耐低温性能允许,低沸点气体工质的特定选择条件允许,热源与低温冷源之间的温差≥10℃的所有冷资源、热资源都可以被深度开发利用;即使是-30℃以下的低温热资源,低温冷资源,也可以被开发利用。因此,温差能发动机也可称之为冷能发动机。
㈢.热资源和冷资源,是热能能量和冷能能量转换成机械能的,缺一不可,相互依存的两个资源。
热资源是资源,冷资源也是资源。热资源,冷资源是热能能量和冷能能量转换成机械能的,缺一不可,相互依存的两个资源。只有热资源,没有冷资源不行;只有冷资源,没有热资源也不行。热资源因有冷资源存在而成为热资源,冷资源因有热资源存在而成为冷资源。在热资源传统认知中,人们更多的是把高温热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认知为能源资源或热资源,或许因为它不可再生,不易获得的缘故。并没有把冷凝器中,常温下的冷却空气、冷却水等冷资源,真正认知为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冷)资源,或许因为它可再生,易于获得,随手拿来的缘故。
㈣.冷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
热资源具有能量,冷资源也具有能量。热资源中的热能能量,能够转换成机械能;冷资源中的冷能能量,也能够转换成机械能。
当有可利用的高寒时空条件时,利用高寒时空条件下的冷资源。采用产冰蓄冷能,储冰储冷能,恒冷量供冰供冷能,化冰取冷能的方法利用冷资源。这个方法,应该是季节性温差能开发利用的理想方法。也可以说,这个方法是在利用自然时空条件的同时,创造人工时空条件。因为,在赤道,在热带,在夏季,20℃~30℃的热资源自然具备,地域广大,易于获得,随手拿来,可再生,不用即失。冰的溶解热是80卡/克。同理,冰的蓄冷量也是80卡/克。产冰蓄储冷能,如同是在生产可再生,低燃烧值的白色煤炭或石油,应该是一个令人着迷的产业。
当有可利用的,昼夜温差大的时空条件时,白天可利用水蓄储热能,晚上利用温差冷能转换能量;晚上可利用水蓄储冷能,白天利用温差热能转换能量。
我们的祖国,跨纬度大,高海拔地区广,季节性温差大、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广。这是宝藏,是不可多得的自然时空条件和自然时空资源。
气候环保条件许可下的,极地(南北极)──深海通道──赤道之间的北冷南调、南冷北调;南北极冷资源的就地利用,动力电力生产,是深度开发利用冷资源的梦想。南北级,有可能成为人类重要的,自然时空条件下的冷能能源生产基地。
九.自然属性中的人类资源战略与人类社会的“智然常态”。
自然属性中的人类资源战略和能源战略,必将成为人类社会资源获取与资源消耗的“智然常态”。
“智然常态”:是指人们的主观(思维、认知、智慧),行为(作为)与客观(自然存在、社会存在及其相互关系和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规律)三者之间,与时俱进、与是俱进地高度一致,且持之以恒的社会状态。在这个“智然常态”下:
⒈可再生资源(能源)和可持续利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将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自然时空条件下的可再生资源和可持续利用资源,将在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允许前提下,得到前所未有的普遍开发利用和深度开发利用。
⒉以健康的,可持续繁衍生息的人口种群、人口数量为保障;以当时“日常资源量”为基础,选择当时地球日常人口总和,即“有度总量”,将成为人类“家园”的“园策”。
⒊人类的物质文化、生产生活资料极大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殷实富足。
⒋做为资源的人类个体,辛勤劳动和工作(有劳动能力的),生产、创造,物质、文化,生产、生活资料(人工资源),养活自己(自食其力),养育子女(有生育能力的),孝敬父母,回报社会,已成绝大多数人自觉的基本“人责”和人生的基本取向。享人权,尽“人责”,缺一不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人责”同人权一样,都有一面鲜艳旗帜。人类在高举人权这面鲜艳旗帜的同时,也应高高举起“人责”这面鲜艳旗帜……。
尽责。我们的先圣先贤早就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先辈们多以他为崇高价值观,人生观和座右铭,并以他传承后代,激励后代。已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描述中,尚缺尽责这个极为重要的价值观,应当增加尽责这个极为重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延伸开来,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代人类社会,人类家园的“家园兴衰,匹夫有责”,应该是人类应有的,且共同的“家园”情怀。
⒌节约和物尽其用,将同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一样同等重要,并成为人类的自觉行为;浪费和暴殄天物,如同是在糟蹋、剥夺他人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基础一样,遭到人们的鄙视和唾弃。尤其是一次性资源的节约和物尽其用。
前面已经论述:自然原始资源是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全体的共同资产。人类个体或群体的智慧、劳动创造,把自然原始资源,生产、制造成生产生活资料后,这些生产生活资料,就成了人工资源。所有物质人工资源的物质基础,都来源于自然原始资源;都毫无例外地,或多或少地占据了,消耗了一定量的自然原始资源后才得到的。无论何时何地,人工资源都未能改变它占据了,消耗了一定量的自然原始资源的事实;占据了,消耗了一定量的,属于人类全体的,共同资产的事实……。人工资源,是人类全体共同资产与人类个体或群体的智慧、劳动创造相结合的产物;人工资源(生产生活资料),未能改变它仍然绝大部分是,或一大部分是人类全体共同资产的自然属性……。
因此,在自然属性上,所有人类个体或个别群体,无论你是总统,还是国民,是土豪,还是贫民,是公务员,还是老百姓,是钱多的人,还是钱少的人,在自然原始资源和人工资源(生产生活资料)面前:只有依据生产需要利用它;劳动所得,社会保障、社会公共福利所得和生活所需享用它的权力;但没有浪费它,糟蹋它,垄断它的权力……。
⒍人类的物欲心态和行为,将自觉建立在“日常资源量”许可基础上;并自觉服从,接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和洗礼。
物欲(欲望)无尽头,资源诚有限。人类必须明智,且有智慧地拒绝那些甜蜜、醉人,但没有“日常资源量”可行性的陋习、浮躁、诱惑和极端私欲;节制那些没有“日常资源量”可行性的欲望和行为(作为)。
例如:为了霸权和利益集团的极端私欲(私利)而发动的,大量消耗资源的侵略、掠夺、殖民战争;不择手段地煽动、制造,恐怖、内战和武力威胁;无视和践踏绿色低碳、生态平衡、控制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多数人共识,横行唯我“第一”、唯我“优先”的行为;大量消耗一次性资源的非工作、非科研、非教学目的的星际、太空旅游;非安全、卫生、保质目的的奢侈、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以大量消耗资源,同时严重污染环境,又难以治理的有关消费品生产;非卫生、健康、安全需要随意丢弃、损毁尚可胜用的物品等。
⑴.人类必将以可持续生存与发展为宗旨,把物质享受上的奢侈、高端、品质、水平、指数等物欲心态,物欲行为(作为),建立在当时“日常资源量”许可基础上;自觉服从,接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和洗礼。
年有丰年,灾年;人有健康,病患;许多可再生资源,有旺季,也有淡季,有种植收获期,也需有休养生息期;包括可再生资源在内,人类能够利用到的所有资源(广义时空资源和广义物质资源除外)的最终走向,都必然是或先或后,或快或慢地从丰富走向匮乏或枯竭。因为太阳和地球也会衰老,这是自然规律。
人类的努力可以减灾,避险,减少或避免损失;践行节约,高效利用和物尽其用,可以延长资源的利用时间。但无法改变资源从丰富,走向匮乏或枯竭的自然规律。因此,人类的物欲行为和物质生活指数,也必需有智慧地依据实情,适时适度,自觉地作增减调整。尤其是要自觉地适应作减少调整,作向下调整。有智慧地自觉服从,接受自然规律的制约、锻造和洗礼。同心同德,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当然,人类的领导体系和管理体系,自然应该,且有责任未雨绸缪,努力使向下调整的幅度尽量地小一点,舒缓一点。
我们的先圣先贤,早就有“随遇而安”的人生智慧和人生作为。延伸开来,就是随遇而穿,随遇而餐,随遇而寝,随遇而行(多骑车、少开车)……知足常乐,天人合一的人生哲理,人生之道。
当然,科学技术发展,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因此,人类的美好幸福生活,可以有,并且应当有一定条件下的“有度奢侈”。但“有度奢侈”,应以劳动所得和保障全社会温饱为前提,并建立在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资源的当时“日常资源量”许可基础上。
⑵.人类的基本幸福与基本幸福的前提和基础。
关于幸福,习近平主席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强调扶贫工作时说:“既要下决心消除绝对贫困,又不能把胃口吊的太高,使大家期望值太高,力不从心。小马拉大车,你拉不动,拉不动的结果是好心没办成好事。”习近平主席的话,不仅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还具有更深远的历史意义。关于人类幸福,人类也必需有一个完整,正确认知:
依据地球自然原始资源的实际状况,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求,人类幸福的胃口也不能吊的太高。
我把以辛勤劳动(工作),人民当家作主为前提的,基本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基本住房有保障、温饱无忧的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简称为人类温饱无忧的生活水平。那么,我们应当清楚,明确地认知到,当你享有人类温饱无忧的生活水平时,你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就已经是基本幸福了。
基本幸福再往上的幸福生活,在“日常资源量”许可基础上,能力大的可以多享受一点,能力小的就应当少享受一点;劳动多贡献大的,可以多奢侈一点,劳动少贡献小的就应当少奢侈一点。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因此,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是辛勤劳动、辛勤工作出来的,是建立在“日常资源量”许可基础之上的。
人类幸福的内涵很多,很广……。上述关于人类幸福的有趣认知,仅指以辛勤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为前提的,以“日常资源量”为基础,以行稳致远,可持续生存与发展为宗旨的一般物质文化生活。
7. 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建立起来的制度和法规,是人类的共同意志和行为准则。在人类社会进步过程中,制度、法规中的自然属性条文和内容将越来越多,社会属性条文和内容的占比将越来越少。
例如:我们都知道,“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是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在人们的
传统认知中,社会主义分配制度,那自然是社会属性的,因为是社会制度嘛。其实不然。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是自然属性的。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是自然属性的?
前面已经论述:自然原始资源是人类全体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共同资产。生产、生活资料(人工资源)是人类全体共同资产与人类个体或群体的智慧、劳动创造相结合的产物。那么,人类个体或群体有了这个共同资产,是不是就可以“天掉馅饼,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享用自然原始资源和人工资源(生产生活资料)?不是的。因为,辛勤劳动(工作),生产,创造,物质、文化,生产、生活资料(人工资源), 是养活自己(生存)的第一需要,第一“人责”。人类个体或群体,有了共同资产的所有权,不等于就自然而然地拥有了享用权,这是自然法则决定的;有了共同资产的所有权,还要付出辛勤劳动(工作),把共同资产(资源)生产,创造成物质、文化,生产、生活资料(人工资源)后,才能获得(拥有)享用权,这也是自然法则决定的。就像即使有了现成的大米白面,也要付出炊事劳动,把它做成饭食后,才能填饱肚子。否则,就得饿肚子。因此,按劳分配,是人类在人类全体共同资产的所有权与人类个体的享用权上,完整、正确遵循,顺应自然规律的制度体现。
又如:交通法规,食品安全法,环保法规,安全生产法规等。除去行政、教育、处罚条文和内容以外,其余条文和内容,基本上都是自然属性的。
社会制度、法律法规的内涵很多,很广。其中,有属于社会属性的条文和内容,也有属于自然属性的条文和内容。制度、法律法规中的自然属性条文和内容,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中,具有趋同性。因为,无论社会制度有何不同,自然属性条文和内容,是自然规律决定人类都必需遵循,顺应的。否则,就要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个趋同性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社会制度越先进,自然属性条文和内容的占比就越大。
无论何时,人类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遵纪守法与违纪违法,先进与落后,懒惰(好逸恶劳)与勤劳,奢侈与节俭,正确与错误……之间的人民内部矛盾,冲突和斗争,即使在最理想,最科学的社会形态中,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人类只能在与时俱进,与是俱进地不断完善,升级,改革制度、法律法规和政策中;在实行制度、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实践中;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中,永无止境地不断解决。
⒏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属于自然属性的经济成分占比将越来越多;属于社会属性的经济成分占比将越来越少。社会的经济形态,将由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经济”形态所决定。
资源是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源获取和资源消耗的战略选择,以及资源从丰富走向匮乏和枯竭的客观规律,决定了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必将由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经济”形态所决定。满足人类可持续生存的基本需求,必将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任务。
习近平主席倡导:“生态文明”,“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坚持和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反映了当代生态文明和人类合作共赢,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客观需求;深刻反映了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时代潮流。在人类使命,人类生命历程的进程中,地球──这个自然属性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社会──这个社会属性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实现高度融合,形成同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情”(当代世界实情)的客观需求;是自然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共同需求和趋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正在成熟于获得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方法和正确途径──中国方案。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必将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自然规律是总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自然规律的延伸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制度和她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最高阶段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是完整、正确遵循,顺应自然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最科学,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是自然规律的顶级硕果(善果),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
做智慧的永恒学生,向有智慧的人生迈进。
作者的阅历、知识有限,上述有趣认知,一定会有浮浅、片面、自以为是等错误之处,敬请导师、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郑维新
2018年2月29日
注:郑维新,男,现年71岁,中共党员。原籍福建省尤溪县,1968年3月于原籍参军,从戎于铁道兵基层连队。1984年4月转业,就业于石家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长安分局(现为市场监督管理局),2008年3月退休。
住址: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华清南街36号4单元203室。
电话:13833390605、13315148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