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两步走”新战略下的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转型研究

2018-11-14 14:08:22 环境保护   作者: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 田智宇 周大地  

中共十九大提出“两步走”新战略: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相比,不仅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15年,而且强调到2035年确保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能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其生产利用方式直接关系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在国际国内经济深刻调整、能源技术加快变革背景下,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能源生产消费国,我国必须加快能源高质量发展转型,重塑能源发展理念、供需模式、技术选择和体制机制,这是确保“两步走”新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

01 从中外比较来看我国能源需求趋势

(1)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都伴随较高的人均能源消费

2015年,经合组织国家(OECD)人均能源消费量达5.9吨标准煤,是我国人均水平的1.9倍。其中,美国人均能源消费达9.7吨标准煤,是我国的3.1倍;德国、日本尽管能效水平先进,但人均能源消费分别也是我国的1.7倍、1.6倍[1]。从发展历史看,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基本完成工业化,但此后人均能源消费一直维持在高位水平。从技术进步角度看,虽然后发国家可以应用更高效的技术产品,但往往也伴随新的用能需求增长。近40年来,发达国家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实际上绝大部分被持续增长的用能需求所抵消。

(2)我国居民消费普遍升级将驱动能源需求持续增长

与发达国家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在终端能源消费中“三分天下”相比,我国近70%的能源消费集中在工业,与生活水平密切相关的建筑、交通运输用能将持续刚性增长。2015年,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110辆,不足美国水平的1/7,不足日本、德国的1/5;我国人均用电量为4047千瓦时,不足美国水平的1/3,不足日本、德国的2/3;其中,我国人均生活用电量仅529千瓦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加显著。我国较低的人均能源消费固然与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有关,但主要源于较低的收入水平、区域城乡发展差距和现代能源服务远未普及。今后伴随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对现代优质能源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3)趋势照常情景下,我国能源需求可能还要翻一番

要实现2050年全面现代化发展目标,如果延续传统发展模式,我国人均能源需求也将达到发达国家相当水平。按照目前OECD国家人均能耗水平测算,我国2050年能源需求将达90亿吨标准煤,即使按照能效先进的日本、德国人均能耗水平测算,届时能源需求也将超过70亿吨标准煤。事实上,我国部分发达地区和城市人均能源消费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今后伴随全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以及机器人、自动驾驶等新的用能需求出现,我国能源需求相比目前水平可能还要翻一番。届时,无论资源环境、气候变化、能源安全都将不可承受。

02 新时代我国能源转型发展面临的挑战

(1)环境问题成为能源发展最大约束,对化石能源消费形成“天花板”制约

中共十九大指出,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均GDP达到中等偏高收入国家水平,环境问题开始成为人民群众最大关切,成为关系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突出问题。从深层次看,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过大、结构不合理、利用方式粗放,是造成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要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发达国家上百年积累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强化末段治理固然重要,但关键是从源头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我国不仅要持续降低煤炭消费,还要逐步实现石油消费减量替代。

(2)优质能源增加主要依靠进口,能源安全问题凸显

近年来,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明显缓解,能源结构优化成为突出问题。但受国内资源条件制约,我国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消费增长主要依靠进口。2016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达65%,天然气进口依存度达35%,并且都在持续上升。目前,我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石油进口第一大国;仅次于日本、德国,是天然气进口第三大国。在世界地缘政治博弈日趋复杂情况下,作为国家安全的优先领域,在开放条件下保障我国能源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随着美国依靠页岩气走向“能源独立”,欧洲国家依靠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减少进口依赖,我国未来保障能源安全的经济、外交和军事代价可能十分巨大。

(3)应对气候变化压力日益加大,持续减排温室气体任务艰巨

我国已是世界第一温室气体排放大国,排放总量超过美国和欧盟的总和,人均排放量也已达到欧盟部分发达国家水平,面临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压力非常严峻。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协定》进一步强调到21世纪末将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低于2℃水平,要求到2050年,不仅发达国家相比1990年水平要减排80%~90%,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排放也要明显下降。我国已经承诺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并力争提前实现,已有70多个城市提出2030年前提前实现达峰,但在2030—2050年,我国面临的持续深度减排压力仍然非常艰巨。

(4)节能低碳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存在拉大风险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进能源转型,节能低碳成为国际竞争合作的制高点。欧盟提出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75%,德国提出到205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1990年减少50%,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60%[5]。同时,荷兰、挪威、法国、英国等已经提出禁售燃油汽车时间表,英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计划淘汰煤

电,全球能源转型由共识到行动并且不断加快。目前,我国已经在传统化石能源、高耗能行业积累大量投资,如果继续延续高碳发展道路,未来可能出现巨大的资产沉没损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存在进一步拉大风险。

03 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和机遇

(1)我国能源消费存量和增量规模巨大,能源高质量发展转型具有很大空间

目前,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正处在升级发展关键阶段,还有数亿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工业制造业规模将进一步壮大,汽车保有量还将增长一倍以上。通过大幅提升工业、建筑、交通节能低碳标准要求,能够从源头避免高碳“路径锁定”。同时,在能源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新一轮工业革命方兴未艾的形势下,我国区域城乡梯级发展的特点,以及潜力巨大、层次丰富的市场需求,意味着在技术路线、生产制造、商业模式等各个环节都存在很大创新空间。

(2)我国能源技术持续进步,是全球能源技术创新前沿

我国电力、钢铁、电解铝等行业能效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一些先进企业能效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火电机组、第三代核电、特高压输电等领域,我国已经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并实现“走出去”发展。在风机、光伏制造等领域,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在主要发达国家能源需求饱和的形势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能源技术创新的最前沿。随着能源科技创新能力不断积累,特别是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持续进步,我国能源发展进入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3)我国能源发展面临赶超跨越,甚至引领全球低碳发展的有利机遇

在前两次工业革命进程中,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崛起,都离不开能源资源的重要保障和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

重大突破。我国已经不具备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有利外部环境,以较低人均碳排放实现全面现代化是我国的必然选择。作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建筑第一大国、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包括超低能耗建筑、电动汽车、高速铁路、新一代核电、智能电网、智慧能源、合同能源管理等先进技术和创新模式,在我国都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应用前景,具有引领世界低碳发展的较大潜力。

04 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实现“两步走”新战略,我国必须加快能源高质量发展转型,进一步大幅提高能效,高比例利用清洁低碳能源,到2050年把一次能源需求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研究表明,实现这一目标不仅技术可行、成本有效、社会可接受,而且能够支撑我国经济相比2010年增长6倍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到改革开放前水平,温室气体排放大幅下降,实现现代化和“美丽中国”发展目标。

(1)着眼世界先进、全面提升能源效率

严格落实较紧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约束,推动全社会提高能源利用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益。按照2035年达到世界先进、2050年达到世界领先要求,大幅提升各个领域节能标准要求。推广“一体化”整合设计,全面普及复合型工厂、超低能耗建筑、电动汽车、高效卡车、超高效家电等,在推动工业能耗尽早达峰的同时,促进建筑、交通运输能源需求“削峰”发展。发挥我国能源重大建设项目较多的优势,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物联网等技术研发,在大规模储能、智能电网、新能源材料、燃料电池等方面尽快取得突破,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持续进步。

(2)推动低碳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加快发展天然气、核电、可再生能源,在实现增量替代同时,逐步实现存量替代。把天然气作为推动能源低碳转型重要过渡能源,在居民生活、发电、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扩大利用规模。把核电发展作为能源结构优化和中国制造升级的重要支撑,按照安全高效、沿海和内陆并重方针,加快推进内陆核电建设。建立合理的水电价格形成机制,理顺环保、移民、地区利益分配等相关问题,做到水电资源应开发、尽开发。切实解决清洁能源发展面临的政策障碍,建立适应可再生能源大规模融入的电力系统和电力机制,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重,推动风电、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

(3)统筹能源革命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

转变以需定供的传统模式,以安全生产、生态环境、水资源约束等为红线,以结构优化、系统效率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促进能源开发、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转型。加快工业结构转型,促进产业能效水平、产业链附加值整体提升,实现集约高效循环发展。推动紧凑型城市和城市群发展,鼓励土地混合功能开发,实现复合型工厂、公共交通、绿色建筑等各类基础设施衔接融合。因地制宜发展各类分布式能源,加强城市输配、充电桩等建设,增强供需两侧灵活调节能力,促进能源供需智能衔接。

(4)完善能源高质量发展政策机制

加强公众宣传和政策引导,推动全社会树立节约适度消费理念,促进消费理念和文化根本转型。深化供给侧改革,转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传统模式,推动科学供给满足合理需求、适度消费匹配柔性生产。以明确价格和政策引导信号为重点,完善能源开发利用价税费体系,理顺各类化石能源与清洁低碳能源比价关系。鼓励地方政府开展用能权、碳市场、差别电价等机制创新,以市场机制激发能源技术创新和优化配置的活力。完善有利于节能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激励绿色消费、低碳消费,抑制不合理消费和奢侈浪费。

我国必须加快能源高质量发展转型,重塑能源发展理念、供需模式、技术选择和体制机制,这是确保“两步走”新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进能源转型,节能低碳成为国际竞争合作的制高点。

(来源:《环境保护》)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