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我国继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在“打赢蓝天保卫战”以及践行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下,清洁和低碳成为我国能源未来发展方向。在此形势下,我国政府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我国风电、光伏装机规模连续多年居于世界首位。同时,分布式作为能源清洁和高效的利用方式,得到我国大力支持,在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上半年能源形势中,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首次超过集中式光伏。未来,分布式与可再生能源的融合发展,不仅会改变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也将开启我国能源新时代。
2018年,我国能源大势未改,但政策调整不断,在此情况下,作为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专委会的中国能源网携手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中国沼气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分布式能源专委会等合作单位共同举办了以“分布式能源新时代•变革 创新 融合”为主题的2018(第十四届)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论坛。此次论坛旨在研究分布式领域的新政策、新技术、新模式,为广大分布式能源企业提供经验交流平台,共同把握未来分布式能源发展的新方向和新机遇。
绿色仍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驱动力
7月初,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行动计划》提出,经过3年努力,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明显降低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7月3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上半年能源形势,上半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2430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1206万千瓦,同比减少30%;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增1224万千瓦,同比增长72%,分布式光伏发电继续保持较快速增长,规模首次超过集中式光伏。2018年上半年山东、浙江、河南、江苏4省新增装机均超过100万千瓦。
2018年是分散式风电初兴之年,今年4月,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暂行管理办法》,推动分散式风电产业发展,鼓励开展分散式风电电力市场化交易试点。随后陆续有河南、河北以及山西等省份相继发布、公示了分散式风电“十三五”规划,三省合计规模约7.4GW(河南2.1GW,河北4.3GW,山西1GW)。未来预计平均规模在1至2GW。预计全国分散式风电新增装机1~2GW,后续年份有望达到3~4GW。
分布式能源以其清洁、低碳、高效、贴近用户侧等一系列优点,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我国分布式能源行业发展亮点纷呈,分布式能源行业的成绩也取得了业内专家的一致肯定。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史玉波表示:“分布式能源技术是未来世界能源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能源利用效率高、环境负面影响小、能源供应可靠性强和经济效益好的特点。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重要战略部署,持续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内容。”
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能源专委会秘书长韩晓平认为:“分布式能源是颠覆性革命,这次颠覆也来自行业外,一个是电动汽车和储能,另一个是光伏和芯片。参考手机变化对人们的影响,最新的苹果X售价8383元,可以打电话,有很多功能。而2G手机是168元,中间差了50倍。其中49倍的钱跟打电话没有关系,但是卖得非常好。所以,分布式能源要实现颠覆性革命,很重要的一点是体验,分布式能源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很重要。”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李俊峰认为,互联网思维是发展分布式能源必须要学习的模式。李俊峰在会上提到:“互联网思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互联网产品的共同之处都在于市场需求旺盛,同时面临严格的监管。例如支付宝、微信支付对金融业的突破,就很好的证明了互联网思维在金融业的夹缝中找到了发展机会。所以,分布式能源要发展必须为用户创造价值,通过给用户创造价值,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利用互联网思维从传统能源的夹缝中求生存。”
近两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链逐步实现国产化,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分布式能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同时,新能源产业发电成本持续降低,据工信部统计,度电成本降至0.5—0.7元/千瓦时,平均度电成本比2010年下降约78%,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陆上风电度电成本约为0.43元/千瓦时,较2010年下降7%,已非常接近火电电价。
未来,随着新能源产业关键技术突破以及设备成本的下降,加之非技术成本的降低,相信我国新能源发电平价上网时代即将来到,分布式能源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机遇期。
分布式能源发展迎来市场新格局
分布式能源是新形式的供能系统,在能量综合梯级利用理念的基础上,通过消耗一次能源天然气,融合多能互补能源生产消费模式,产生电能、热能与冷能的分布式供能系统。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将分布式能源项目发展力度推到新高度。随着我国经济实力提升,人们对环保要求不断提高,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分布式能源项目投资力度将不断加大。目前,在分布式能源行业中,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已大幅落后于分布式光伏。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的《2018年全球能源投资报告》,2017年全球能源投资总额达1.8万亿美元,与2016年相比,实际下降2%,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支出停滞,煤炭、水电和核电厂产能减少。
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在全球发电投资中的份额保持在65%以上。虽然光伏投资成本下降近15%,但太阳能光伏投资上升至创纪录水平,因为中国和印度等低开发成本地区的份额持续上升。海上风电投资也升至创纪录水平,新电场投产近4GW,主要分布在欧洲;陆上风电投资下降近15%。水电投资下降30%,呈现十多年来最低水平。
据中国能源网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至2018年6月)新获批或签约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达102个(2017.6-2018.6约新增34个),其中公开装机信息的72个,项目装机规模合计578万千瓦。
武汉国博能源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敏表示:“我国分布式能发展处于转折阶段。虽然整体发展较为缓慢,但仍有长足进步。接下来在参与电力市场竞争后,将进一步发挥分布式能源的作用,包括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供电系统安全性等。分布式能源颠覆了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使得生产者变成了消费者,尤其是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成为中国能源战略的关键一环,对于调整能源结构、解决当前越演越烈的雾霾污染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玉清表示:“我国分布式电站投资机会很大,首先是能源结构调整带来的投资机会。按照我们国家的能源规划,2020年能源消耗总量是50亿吨标准,天然气的消耗达到10%,由于分布式能源具有能源效率高、安全、经济、环保等特点,是高品位天然气应用的最佳途径。其次是环境问题,我国全国面临较大的环保压力,分布式能源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解决我国当前严峻的能源环境重要举措。第三是智能化网络,尤其是区域智能网建设将为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提供技术条件和发展动力。”
目前,天然气发电已经成为全球天然气利用的第一选择。未来我国分布式能源在综合利用、“互联网+”智慧能源及新电网体系中高比例运行等方面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多形式能源综合利用将是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的重要趋势。未来数年,我国将分布式新能源纳入电力和供热规划以及国家新一轮配网改造计划,促进“源—网—用”协调发展,实现分布式新能源直供与无障碍入网。
分布式能源战略趋向“降速提质”
近几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但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缺口持续扩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2018年,在可再生能源初具规模以后,我国开始实施政策调整,补贴逐步退出,提高产业项目审核标准等都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年5月3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业界称为5.31新政),5.31新政是今年光伏行业乃至分布式能源行业的一个重大事件,5.31新政增加了光伏企业的生存压力,同时为光伏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5.31新政”规定:2018年暂不安排普通光伏电站的建设规模;同时下调补贴,自6月1日起,每千瓦时降低0.05元(此举打破每年一调的惯例);此外,分布式光伏项目今年全年只有1000万千瓦(10GW)的指标规模(已经用完);光伏扶贫补贴政策未变,光伏发电领跑基地建设可能会继续增加项目指标。
5.31新政明确积极鼓励不需国家补贴项目。在通过各种措施推动光伏发电自身建设成本下降的同时,鼓励各地出台政策支持光伏产业发展,减少非技术成本,降低补贴强度。对于不需要中央财政补贴的光伏发电项目,地方可根据接网消纳条件和相关要求自行安排建设。
今年6月初,能源局在《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答记者问中曾提到,对于今年新增建设规模安排,不是要限制光伏发展规模,只是对需要中央财政补贴的项目优化新增规模、明确各类项目具体要求。对于技术先进、发展质量高、不需要中央财政补贴的光伏发电项目规模是放开的。
531新政后,据中国能源网统计,275W多晶组件周平均价由2.4元/瓦下降至2元/瓦(2018年8月1日),降幅达16.7%;280W单晶组件周平均价由2.53元/瓦下降至2.05元/瓦,降幅达19.0%;300W单晶PERC组件周平均价由2.66元/瓦下降至2.28元/瓦,降幅达14.3%。此外,薄膜光伏组件周平均价由0.34美元/瓦下降至0.28美元/瓦(2018年8月1日),降幅达17.6%。
据此推算,在目前的条件下,以最新的标杆电价(0.5、0.6、0.7元/kWh)为基准进行计算,未来要实现与脱硫煤同价,光伏电价还需要下降0.2~0.36元/kWh,平均为0.28元/kWh。在现有水平下,相当于初始投资要下降2.5元/W左右,达到3~3.5元/W的水平。按此测算,当投资总造价降至3.5元/W时,2020年平均度电成本下降至0.38元/kWh左右,则基本可以与燃煤发电上网标杆电价竞争。
鉴于光伏电站项目的成本并不只有组件制造和补贴,还包括各种土地租金、税费、并网费用等。上述限制最少的是列入领跑者计划的项目,其他项目即使存在补贴,也仍面临各种限制和高昂的非技术成本。
目前,光伏度电成本已经低于多数地区的工商业用电价格(峰时段、平段),在分布式光伏“隔墙售电”大规模推广之前,在已经在无补贴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发展分布式光伏自发自用实现降低用电成本。此外,政府后续将进一步降低非技术成本和保证消纳,如果政策施行,不仅为光伏项目并网消纳消除了阻力,也将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成本。
2018年是我国分布式能源降速提质的一年,降补贴不仅为火热的市场降温,“高门槛”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调。可以预见,在无补贴的未来,分布式必将成为新能源的主战场。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分布式与新能源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二者的完美融合将会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