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被称为:“531新政”。新政不仅对光伏补贴大幅度“退坡”,而且对新增光伏项目几乎拉下了“电闸”,导致光伏企业股市暴跌,31家A股光伏上市公司3个交易日蒸发654.06亿元。
三部委出台这样的政策,或存在迫不得已,但与近两年社会上对于光伏行业的指责或有影响。一些著名的研究机构提供的报告,给政府算了一些账,足以影响政府的政策走向。某大学的一个能源研究院课题组,做了一个“情景分析模型进行测算”。根据531新政,2018年共计2500万kW光伏,分布式1000万kW补贴强度0.37元/kWh,光伏电站1500万kW平均补贴强度为0.23元/kWh;2019年,3000万kW,补贴强度统一为0.15元/kWh;2020年,3000万kW,补贴强度0.08元/kWh。测算结果是全生命周期光伏的补贴总额为1.535万亿元。
报告认为,如果把2019年和2020年的补贴全部抹为零,累计补贴额为1.391万亿,这就是目前已经确认的将在未来20年陆续支付的补贴总额。按照2018年上半年的补贴强度,分布式0.37元,地面电站以0.23元计算。每增加1000万kW分布式,将增加77亿补贴。每增加1000万kW地面电站,将增加48亿元补贴。报告接着说,今年1-5月新增光伏装机如果按1500万kW地面电站和1000万kW分布式计算,则新增补贴1500亿元。如果不出531新政,2018年度将大约新增3250亿元的补贴,如果装机量达到5300万kW,则新增补贴额则高达约3630亿元。
要补贴这么多钱?这个报告足以恐吓住任何一个政府部门。光伏补贴几乎是一个无底洞,这样的补贴谁也受不了。
但是,账该不该这么算呢?首先,应该知道,并不是政府直接用财政收税补贴光伏,它不纳入公共预算,而是根据国际通行办法从全国的工商业电力消费的每度电中拿出1.9分钱,纳入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发电、光伏、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以收定支,专款专用,电网企业代政府收取,发改委、财政部和能源局管理这笔基金的具体使用。
2017年全国共向基金缴纳仅1000亿元左右,只占我国电力供应行业收入38284亿元的2.61%。但是作为消费者,这笔钱出的非常值,用了非常有限的资金,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增加了就业、外汇收入,也为国家增加了税收,并使这个行业具有极其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在沪市深市和国际资本市场上有48家上市公司,拥有大量自主知识产权。研发能力、制造能力和生产能力都翘首全球,并为国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如此的算账方法是一种典型的线性逻辑,这种线性思维直接影响了国家决策部门的一些认识。大家只从一个侧面算来算去,全忽略了综合系统成本。北京电网10时至15时的高峰电价为1.4002元/kWh,7-8月这一时段的尖峰电价1.5295元,为什么会这么高?因为电网需要动用抽水蓄能电站,抽水蓄能电站效率一般为75%,四度电换三度电,全国煤电上网电量平均电价(计划与市场电量综合平均电价)为0.347元/kWh,抽水蓄能电站的直接成本也只有0.463元/kWh。对电网而言,即便在高峰时段也不是所有的电量负荷都是来自抽水蓄能电站,那为什么消费电价还会如此之高?这就是消费者和政府主管部门需要关注的系统成本和制度成本,比如远距离输电及配套设施的成本、生态环境治理成本、大系统管理的体制性成本等。
而光伏在相同的高峰时段发电出力最高,特别是分布式光伏可以最大限度地靠近需求侧,实现就地供电。在这一时段并网的光伏,消费者为这些电力支付了火电标杆电价+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补贴,一些地方政府还给予了3-5年的有限补贴。
同样是电力消费者电价补贴,全国每年给燃煤火电的补贴1600亿元左右,主要用于补贴他们依法脱硫、脱硝、除尘,帮助他们解决因产能过剩发电小时逐年下降造成的经营困难。这一补贴规模,与光伏同等周期需要3.2万亿元,是光伏补贴的一倍多。而且这些年对煤电的补贴不是在“退坡”,而是在“爬坡”。
因而,帐绝对不该是这么算的!还是要回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能源“四个革命”,“减少煤炭消费,增加清洁能源使用”的前提下,否则这样不讲政治,不仅生态环境,不讲技术进步,不将综合效益的算账,一定会越算越乱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