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对我国“十三五”时期能源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8-04-10 16:40:23 2018年能源思考2月刊   作者: 尹 明  

(国网能源研究院,北京 102209)

摘要:"十三五"时期我国的能源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极其重要。在日益复杂的内外部形势下,我国应更加注重发挥能源系统的基础保障和发展引擎双重功能。加速能源技术与先进信息通信技术的高度融合,坚持"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促进改善大气质量为主攻方向,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重要着力点。

关键词:能源;发展规划;城镇化;

1    引言
"十三五"时期能源发展,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美丽中国宏伟目标的实现。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形势,这个时期的能源发展应坚持与时俱进,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能源发展对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新四化")进程的基础保障和发展引擎作用。

2    我国能源的发展形势

我国能源发展内外部形势日益复杂,发展难度、不确定性不断增加。

1.1  从内部看,我国能源发展需统筹考虑总量、结构和人均用能三方面的问题

(1)能源需求总量还会增长。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深入推进"新四化",区域协调发展,我国经济仍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潜力。这客观需要能源发展保持一定的速度。即使采取恰当的能源战略和政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展低碳交通和绿色建筑等,我国2020年的能源需求还需要增长到50亿吨标煤左右,较2013年增长33%[1]。

(2)能源发展面临的四重结构性问题突出。能源资源结构上,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资源储量较少。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评论2013》[2],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占世界的1%和1.7%,储采比分别是11.4和28.9,保障长期用能压力较大。地域分布结构上,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呈逆向分布格局,76%的煤炭资源在北部和西北部,80%的水能资源在西南部,陆地风能主要集中在西北、东北和华北北部,而70%以上能源需求在东中部。这需要在加强东中部自身能源保障能力前提下,合理开展大范围能源资源配置。产业用能结构上,工业用能,特别是高耗能产业用能占比大,造成我国单位GDP能耗偏高。2011年,工业使用了全国70%多的能源。但对全国GDP的贡献仅为47%[3]。而美国、德国、日本的工业用能比重仅为20%~30%,单位GDP的能耗分别只有我国的1/3~1/6[4]。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调整经济结构任务艰巨。终端能源结构上,长期以煤为主,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自"十一五"以来,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一直保持66%~71%高位;石油占比保持在19%左右;天然气占比不足6%,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虽发展快速,但到2013年底占比仍不到10%[5]。多年来,煤炭消费占比过大,清洁利用水平低,负面效应积累显现,成为近年中东部雾霾频发的一个重要诱因[6],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我国也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减排压力巨大。

(3)人均能源资源水平低。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评论2013》,我国人均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探明矿产资源储量分别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和69%。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用能水平低。据BP能源数据统计,2012年我国人均用能是美国的29%、德国的52%、日本的54%、韩国的37%,OECD国家的45%左右;人均用电量是美国的27%、德国的47%、日本的42%、韩国的35%,OECD国家的41%左右。改善人民生活,加快"新四化"发展,需要继续提高我国人均用能水平,特别是电气化水平。

1.2  从外部看,能源供需格局变化,能源地缘政治复杂,国际能源贸易和安全问题突出

(1)国际能源供需格局处于重大调整期。美国能源本土保障能力取得实质性进展,正在向"能源型国家"转变,深刻影响国际能源供需格局。一是全球能源生产重心已出现西移。2000年~2013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占天然气总产量的比重由20%提高至40%,美国已连续四年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2013年美国石油进口量比2010年下降17%,2013年的三季度末美国石油进口对外依存度已降到33%。据国际能源署IEA预计,未来五年全球新增石油供应量中将有三分之一来自于美国。二是油气消费重心日渐东移。根据《BP 2030世界能源展望》,到2030年,我国和印度将是世界一次能源需求净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全球煤炭需求的全部净增长、石油需求净增长的94%、天然气需求净增长的30%以及非化石燃料需求净增长的48%都将来自这两国。中、印两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将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5%。

(2)地缘政治在使能源发展变得更复杂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美国对中东地区的干预将不再受石油问题的牵制,欧洲、美国与俄罗斯之间以能源为焦点的政治、经济、安全博弈加剧,地缘政治趋于复杂,增加了国际能源市场不确定性[7]。同时,地缘政治纷争的影响和潜在风险,推动俄罗斯加大向亚太地区出口能源,这也给我国带来发展机遇。"中俄东线天然气"项目协议与销售合同的成功签署开启了两国深化能源合作之门。在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俄罗斯倡导的"欧亚经济一体化"战略中,能源贸易是重要内容,为深化我国与俄罗斯、中亚国家和相关国家的能源开发合作创造了新契机,有利于我国获得长期能源供应。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将既是全球能源最大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也是新增能源消费量的最大贡献者之一和国际能源贸易的重要参与者[8]。在开放格局下,我国开展国际能源贸易的难度和通道安全风险不断增大,确保我国海外资源开发、运输安全,需要从政治、经济、金融、外交等方面综合考虑。

如何处理好能源"双控"与保持经济一定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保供应与低碳发展之间的关系、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我国能源发展需要解决的"真问题"。

3 对能源系统功能定位的思考

当今世界,能源影响已深入经济社会方方面面,能源系统的功能定位正发生着深刻变化。

2.1  欧美已将能源发展作为创造就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带动的重要驱动力

欧盟的"欧洲2020发展战略"[9]明确将能源发展作为实现"智能、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和创造就业的核心要素之一。美国将能源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内容之一[10]。美国凭借页岩气开发技术的优势,在国际能源技术和产业竞争中占据了先手,同时降低了实体经济的能源和原材料成本,吸引了一些产业回流,带动了就业,新的国际竞争力正在积聚[11]。国际权威研究机构麦肯锡公司经研究提出,能源与贸易、大数据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构成了支撑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五大催化剂[12]。未来,能源与材料、信息构成的发展"三大要素",将不断驱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

2.2  "新四化"深入推进需要能源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的能源发展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但也暴露出生产和利用效率低、质量和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带动不够等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能源发展作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4月18日,李克强总理在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上指出,"能源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能源供应和安全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13]。这进一步明确了能源发展在"新四化"深入推进中的定位--从承担基础保障向兼顾发展引擎和基础保障双重功能转变,提高能源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加速能源产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带动就业,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重视能源系统的科学规划和建设,促进新型城镇化优化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撑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农村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能源已成为国际竞争热点之一,并有日趋激烈之势。如何借势而为,找到顺应能源大势之道,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顺利推进我国的"新四化"进程,是能源行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要谋划好的"大文章"。

4 对"十三五"能源发展的几点认识

"十三五"时期,我国能源发展应重视技术和理念的协调发展,明确主攻方向和着力点。

3.1  以加速能源技术与先进信息通信(ICT)技术高度融合作为技术发展主要趋势

"智能"已成为能源技术最新发展趋势之一。近年,智能电网发展在国内外方兴未艾,已在发展分布式能源、能效管理、提高可靠性、服务创新和资产管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欧盟已明确提出,"能源产业发展创新必须与ICT产业相协同,能源领域所有技术创新都需要重视与ICT技术的融合"[8]。"十三五"时期,我国应进一步加强能源系统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ICT技术融合水平,提高能源系统智能水平,特别是借助智能电网发展,加速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

3.2  以"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作为能源发展之路

树立问题意识,以破解桎梏我国能源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导向,走出一条"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能源发展之路。"十三五"期间,主要关键问题包括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增加低碳清洁能源供应、加强节能提效、确保能源安全等。一是将清洁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当前我国需要重点破解制约清洁能源开发、供应和能源清洁利用的一系列难题,"十三五"时期,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实现能源多元发展,减少煤炭的消费比重。根据《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4-15]提出的目标计算,我国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占比,在"十三五"前两年和整个"十三五"时期,年均分别增长0.80和0.72个百分点,远高于"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0.56个百分点的速度。二是更加重视能源高效使用。"十三五"时期,我国应更加坚定地实施节能优先,加强节能提效,进一步提高能源勘探开发、加工转化、运输存储、消费使用全环节效率和效益,推进重点领域和单位节能工程,进一步降低单位GDP能源消耗。三是加强新条件下的能源安全。这就是在开放经济下,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措施,实现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维护我国能源进口安全、供应安全、使用安全,尤其需要重视石油进口通道安全、天然气境外管道安全和国内油气储运设施建设,核电的铀燃料储运、电站运行和乏燃料处置安全等。四是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一根本。彻底扭转"以需定供"的单向粗放型能源发展模式,采取供需双向调节,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社会、经济、生态各方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也是能源系统作为发展引擎的应有之义。

3.3  以促进改善大气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未来一个阶段,我国能源发展的主攻方向是,向雾霾等污染宣战、加强生态环保的节能减排措施,促进改善大气质量。为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和环保部联合出台了《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简称"方案"),确定了"加快治理重点污染源"等4个方面13项重点任务,见表1。

这也是安排好"十三五"能源发展重大布局的重要依据之一。其中,加快天然气发展,将成为提高能源清洁化水平和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关键因素之一。图1给出了2007-2013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变化情况,年均增速达到15.5%。同期,天然气消费比重也从3.3%增加到5.5%。"方案"提出,2015年、2017年全国天然气供应能力分别达到2500亿立方米和33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不包含煤制气)消费比重分别提高到7%和9%以上。2014~2017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速为18.3%,比2011-2013年均增速快40%。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建立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2020年我国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4000亿立方米,力争达到4200亿立方米。"十三五"时期,天然气供应能力年均增长19%,将有力支撑天然气在对煤炭替代、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调峰电站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4  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重要着力点

城镇是我国能源主要消费地(我国城镇人均能源消费是农村人均能源消费的3倍左右[16]),城镇化水平对能源消费量影响大(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拉动能源消费约8000万吨标准煤)。这意味着,2014年~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从53.7%增长到60%[17],将带来近5亿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费增长。统筹谋划好能源和城镇化的协同发展。能源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发挥能源系统的引擎和支撑双重功能,促进构建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

构建清洁、高效、集约、智能的城市能源服务体系。统筹谋划城市/城市群内外部相结合的能源供给方案,保障城市用能。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城市用能中的比重,在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城市生态环保要求高、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积极推动各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城市区域供电、供热、供气、交通和建筑中的应用。实施城市用能的供需双向调节,抑制不合理需求,提高城市用能效率,开展节能宣传,提高全民节能意识。开展电能替代,发展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促进城镇用能清洁化。统筹和协调城市能源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实现城市土地、水资源等集约利用。依托智能电网和信息通信网,提高城市能源系统智能化水平,提升城市用能服务和管理水平,服务分布式发电、电动汽车发展,促进智慧城市发展。统筹能源、信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产业支撑,加快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发展。

5    结语

能源发展已呈现日益明显的多维度特征,涵盖政治、经济、生态、科技等多领域。因此,制定能源规划、政策和开展能源问题研究需要跳出"细、深、窄的专业框框"局限和"狭隘的行业、企业利益"束缚,采取更宽广的视角和更开放的态度,充分认识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能源系统作为发展引擎的潜力,努力实现技术创新、产业带动、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综合效益最大化,促进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和能源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壳牌国际有限公司. 中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M]. 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13.

[2] BP.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3 [EB/OL] [2014-05-09].

http://www.bp.com/content/dam/bp/pdf/statistical-review/statistical_review_of_world_energy_2013.pdf

[3] 宋卫东,王乾坤. 产业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对单位产值能耗影响分析.[J]. 中国能源, 2013(12): 34~37.

[4] 国家统计局. 国家数据 [EB/OL]. [2014-05-10]. http://data.stats.gov.cn/workspace/index;jsessionid=26698666FCB6D935422AA49DDC7461EF?m=hgnd

[5] 国家能源局. 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 强监管保供给惠民生 扎实做好2014年能源工作--吴新雄在201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EB/OL]. [2014-04-04]. http://www.nea.gov.cn/2014-02/11/c_133105714.htm

[6] 国家气象局. 雾霾天气成因分析及应对思考[EB/OL]. [2014-04-04].  http://www.cma.gov.cn/2011zwxx/2011zyjgl/2011zyjgldt/201402/t20140224_239174.html

[7] 杨来,曾少军,曾凯超. 能源外交与中国面临的全球形势.[J]. 中国能源, 2013(1): 20~23.

[8]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World Energy Outlook 2013 [EB/OL]. [2014-03-06].  http://www.worldenergyoutlook.org/publications/weo-2013/#d.en.36200

[9] European Commission. HORIZON 2020 in brief. The EU Framework Programme for Research & Innovation. [EB/OL]. [2014-04-02]. http://ec.europa.eu/programmes/horizon2020/en/news/horizon-2020-brief-eu-framework-programme-research-innovation

[10] Heather Zichal. Meeting the Challenge of Climate Change. [EB/OL]. [2013-09-20]. http://www.whitehouse.gov/blog/2013/09/20/meeting-challenge-climate-change

[11] 张雪球,姜鑫民. 美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的做法与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能源, 2013(1): 17~19.

[12] McKinsey & Company. Game Changers: Five Opportunities for US Growth and Renewal. [EB/OL]. [2014-03-28]. http:// www.mckinsey.com/insights/americas/us_game_changers

[13] 中国政府网. 李克强:积极发展清洁能源 推动改善环境质量. [EB/OL]. [2014-04-21]. http://www.gov.cn/guowuyuan/2014-04/20/content_2663208.htm

[14] 国家能源局. 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EB/OL]. [2013-01-21]. http://www.nea.gov.cn/2013-01/28/c_132132808.htm

[15]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条措施. [EB/OL]. [2013-09-21]. http://www.gov.cn/jrzg/2013-09/12/content_2486918.htm

[16] 徐振强,杨光. 我国城市能源利用中长期对策(2020-2050).[J]. 中国名城, 2014(2): 35~38, 46.

[17] 新华社.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EB/OL]. [2014-04-09]. http:// 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wuxi/2014-03-17/c_119795674.htm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十三五,能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