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连续型油气藏成勘探开发热点

2010-03-15 11:12:25 中国石化报

连续型油气藏特殊的油气分布规律,对勘探开发技术和工艺提出更高要求,在有利储集层分布地震响应、测井判别、钻井与试油气手段、开发评价、井网方式、提高采收率、工艺配套等方面与常规油气藏有很大不同,需要针对性技术才能开采。

石油地质学的诞生和发展经历了“油气苗”现象——“背斜”理论——“圈闭”理论的过程,勘探开发领域不断扩大,从以构造油气藏为主进入目前构造与岩性地层油气藏并重,从常规油气资源延伸到非常规油气资源,从常规单一闭合圈闭油气藏扩展到连续型非常规圈闭油气藏。

非常规油气藏及其理论提出较早,为人们所熟知。非常规油气藏指目前还不能完全用常规方法技术进行勘探、开发与加工的部分油气资源,主要根据一些特殊标准来划分,如最大基质渗透率界限、非常规技术的使用以及开采的困难程度(例如极地地区或者深水地区),这些标准随着油气工业的进步而变化,不同的人对非常规理解也不同,其主观性比较强。

目前最常使用的非常规油气藏概念是依据开发可行性提出的,即现有技术难以进行有经济效益开发的油气赋存。根据这个定义,非常规气有深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煤层气、浅层生物气、天然气水合物等。

非常规油气藏的定义主观性较大,为建立一种区分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藏的随意性更小、更加符合地质依据的方法,美国地质调查局在1995年在油气资源评价中引入连续型油气藏概念。

连续型油气藏具备两个相同的关键地质特征

国外很早就注意到连续型油气藏。最早认知的连续型气藏属于致密砂岩气藏,1927年发现于美国圣胡安盆地,并于20世纪50年代初投入开发,当时人们称之为隐蔽气藏。

20世纪70年代,许多研究者对这种特殊类型的气藏进行多种机理解释,提出孤立(孔隙)体圈闭气藏、地层—成岩圈闭气藏、水动力圈闭气藏、水封型圈闭气藏等。1976年,石油地质勘探家在加拿大西部艾伯塔盆地发现Elmworth巨型深盆气藏。随后的多年里,国外多位科学家在对气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深盆气概念。

科学家对“致密砂岩气”进行研究,使用“盆地中心气”这一术语。1995年,美国地质调查局正式使用连续型气藏这个概念。2005年,美国地质调查局提出,深盆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煤层气、浅层砂岩生物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等6种天然气统称为连续型气。

实际上,连续型油气藏往往是浮力对这类油气藏油气运聚不起主要作用的大面积含油气区域,一般具有一定的区域规模。连续型油气藏是基于对各种非常规油气藏共性特征的认识而提出的。尽管各种油气藏类型不同,但都具备两个相同的关键地质特征,一是大规模储层普遍含气,二是浮力不是成藏主要动力。

 连续型油气藏不同于非常规油气资源

常规圈闭油气藏指单一闭合圈闭油气聚集,圈闭界限清楚,具有统一油气水边界与压力系统。连续型非常规油气藏与常规圈闭油气藏本质区别在于圈闭界限是否明确、范围是否稳定、是否具有统一油气水界面与压力的系统;也可以说前者是“无形”或“隐形”圈闭,以大规模储集体形式出现,后者是“有形”或“显形”圈闭,圈闭边界明确。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地质师邹才能在公开发表的论文中阐述,连续型油气藏与非常规油气资源概念不同。非常规油气资源强调一些特殊划分标准,如最大基质渗透率界限、非常规特殊技术的使用以及开采的困难程度(极地或超深水地区、油砂),这些标准随着油气工业技术进步而改变,主观性较强,是宽泛和不确定的术语。

连续型油气藏概念更能准确反映油气形成机理、聚集条件、分布特征和技术方法,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连续型非常规油气藏与传统单一圈闭油气藏的本质区别是油气聚集形式和赋存状态。传统油气藏内涵是基于单一圈闭概念,即圈闭是油气聚集的最小单元。连续型油气藏分布于大范围连片的储集体系内,易于形成连续的大油气区(层)。

连续型油气藏研究有利于新理论技术攻关与储备

连续型油气藏资源规模较大,可能远超过目前认识到的油气资源,引起国内外地质家和勘探开发专家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成为国内外理论技术研究的热点和未来勘探开发接替的重点新领域。

我国连续型油气藏勘探开发主要以低渗透砂岩油气藏、部分缝洞型碳酸盐岩与火山岩油气藏为主,截至2008年底,该类油气藏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和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占全国的47%和56%,未来勘探潜力很大。

我国连续型油气藏种类多,资源潜力很大。如大面积低—特低孔渗(致密)砂岩油气、煤层气、页岩油气、水合物等,在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吐哈等盆地大面积分布,发现的储量规模与剩余资源潜力大。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段为代表的坳陷湖盆中“砂质碎屑流”为连续型油藏,三角洲前缘坡折带下部是砂质碎屑流分布的主要场所,在中国松辽盆地等广大陆相湖盆中心也发现大型“砂质碎屑流”沉积,这一新认识拓展了湖盆中心部位找油新领域。

连续型油气藏研究有利于加快明确低孔渗大油气区空间分布边界、储量规模,有利于整体研究、整体部署与整体评价,有利于新理论技术攻关与储备。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油气资源 油气藏 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