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井下油水分离技术
井下油水分离技术(DHWS或DHOWS)是90年代出现和发展起来的一项重大采油工艺新技术。该技术通过油水分离设备与经改进的井下泵相结合,可实现采油、井下油水分离及产出水同井回注,具有控水、稳油、节能、节支、增储、环保等多种优势。目前,国外已进入广泛的油田试验阶段,并收到了良好效果。该技术被美国能源部确认为近年来成本和环境效益最显著的油田生产技术之一。
井下油水分离系统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即水力旋流油水分离和重力油水分离。C-FER从1990开始研究DHOWS技术,并于1995年使为电潜泵配套的井下分离器达到商业化,并在2000年使螺杆泵的井下分离器达到商业化。目前抽油泵的井下分离器也申请了专利并准备授权专业厂家进行生产。DHOWS最先在加拿大使用,到目前为止已使用了40多口井,一些大的油公司如雪佛龙等均采用了该项技术。从使用效果看,具有以下优点:(1)投入成本0.8~1.5年内可回收全部投资;(2)分离水效果50%~98%的水被分离掉;(3)增加油产量:砂岩提高15%,碳酸岩提高30%;(4)延长油井开采期2-3倍。
2.天然气合成油技术商业化应用取得重要进展
美国合成油公司(Syntroleum)2000年3月宣布将耗资4亿多美元建设该公司的首家天然气合成油(GTL)工厂。这座加工能力为10000桶/天的新厂将建在西澳大利亚的Burrup半岛,距西北大陆架公司的LNG厂约4公里。澳大利亚政府将提供为期25年,总额为4000万澳元的贷款用于合成油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此外,2000年8月美国合成油公司还宣布将提供合成石油转化成清洁燃料的加氢裂化技术。这项经过优化的技术可以使天然气合成的石油转化成超清洁、不含硫的运输燃料,主要是柴油和喷气燃料。
作为美国的上市公司,美国合成油公司在GTL技术上给予了巨大投入,1999年申请的有关新专利约30多项。
此外,在天然气合成油技术方面进行研究或生产的公司还包括美国Rentech公司、南非Sosal公司以及埃克森、壳牌公司等。
3.石油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与应用取得重大进展
作为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体成员,跨国石油公司、石油设备公司和技术服务公司近年来纷纷与信息技术公司共同开办电子商务网站。至2000年,陆续已建成了20多家电子商务网站。如,谢夫隆公司在原有Ariba电子采购平台统一公司采购业务的基础上,最近又建立了UpstreamInfo.com和Petrocosm Marketplace两个网站。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与SAP公司合资建立了MYSap.com电子商务网站等。
目前出现的能源电子商务网站还包括:(1) 谢夫隆和德士古石油公司成立的Petrocosm.com。计划将以服务范围宽为其特色,业务涉及数百万销售、拍卖产品及提供战略资料和电子付款服务; (2) 斯伦贝谢公司创办的Indigopool.com;(3) 位于休斯敦主要服务对象为较小的石油公司的Networkoil.com;(4) 以链接各种各样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为特色的e-Energy.com等。石油电子商务的建设与应用为石油业界采购、交易方面大幅度降低成本、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4. 四维地震油藏监测技术
四维地震油藏监测技术采用延时采集的多次三维地震数据对油藏生产措施和提高采收率措施进行检测,可以有效地提高油藏管理效果,尤其在解决老油田挖潜、确定剩余油分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报道,截止到2000年底,世界范围内已累计实施了100多个四维地震监测项目,其中有75项正在实施当中。2000年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和》和《勘探前沿》等杂志相继对北海、墨西哥湾、尼日利亚和印尼等地完成或正在实施的四维地震监测项目进行了详细报道,其中重点描述了四维地震监测解决的问题、对生产决策的辅助作用和产生的效益,并对成本与效益进行了定量分析。
5.大位移井钻井技术
国外把位移与垂深之比等于或大于2的定向井或水平井叫做大位移井。大移位移井钻井技术起源80年代末,90年代末其位已超过万米。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于1997年6月大的的西江24-3-A14井,水平位移达8060米,创当时的世界纪录。挪威北海的Statfjord油田,用大位移井技术代替海底技术开发方案至少节约开发成本1.2亿美元。
大位移井已成为当代最先进的钻井技术。它涉及到井眼设计、钻柱设计、扭矩和磨阻、套管磨损和井眼清洁等一系列先进理论和方法。大位移井主要有下列用途:(1)大位移井开发海上油田,可利用现有平台外扩钻井,节省新建平台投资,从而降低整个油田的开发成本;(2)实现海油陆采。如在英国Wytch Farm油田,应用大位移井钻井技术代替原来的人工岛开发方案,共节约了1.5亿美元,并提前三年投产;(3)使用大位移井可代替复杂的海底井口设备,节省大量的投资。
6.随钻测井技术
最近,斯仑贝谢公司开发出一种新的随钻测井(LWD)井眼成象技术。该技术将井下成象数据进行50倍压缩后,用改进的泥浆遥测技术将数据实时传送到地面,并在地面计算机中将数据解压后分析处理。这种实时成象技术可以在钻开地层几分钟之内对地层结构和井眼稳定性作出评价,使地质导向作业更为可靠准确。
据报道,Sperry-Sun钻井服务公司开发出一种新的全波LWD仪,其特殊的设计使仪器在慢速地层中也能测量横波波速。该公司开发的磁共振随钻测井仪(MRWD)实验样机也已经成功地通过了油田测试,样机的硬件与MRIL电缆仪器兼容。
此外,GAZPROM公司为LWD/MWD的应用研制出新的电磁脉冲激励仪(EPE),用于提高地层评价的精度和探测深度。仪器的二、三维数学模型及解释软件将同时推出。
7.汽、柴油脱硫技术取得新进展
为满足全球日益严格的清洁燃料标准,开发生产超低硫汽、柴油,2000年国外大石油公司大大加强了脱硫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据亚洲烃杂志2000年8月报道,埃克森美孚公司开发出了第二代SCANfining技术。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结合了最初的SCANfining技术和OCTGAIN工艺,同时还利用了精心选择的操作条件和新型高选择性催化剂(RT-225)。烃在线2000年11月报道了BP公司的OATS新技术。这项技术通过使噻吩型硫化物与石脑油馏分中存在的烯烃进行催化反应能够生成沸点高于200℃的新组分。该技术能够将汽油中的硫含量降低到10ppm的非常低的水平,同时仅消耗量很少的氢气,又不会显著降低辛烷值。菲利普斯石油公司2000年10月宣布开发成功了一种先进的柴油脱硫技术。菲利普斯S-Zorb技术使用一种可再生的吸附剂用化学方法吸附硫化物并将其同碳氢化合物物流中分离。在操作压力比传统加氢工艺明显低的情况下硫含量可以达到非常低的水平,氢气净消耗量几乎为零。
8.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公布全球油气资源评价结果
2000年5月,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USGS)公布了新的全球油气资源评价结果。除美国外,世界其他地区发现常规可采石油/天然气和天然气液总资源量为2238亿吨油当量,比1994年USGS估算的2131亿吨约增加5%。如果加上美国待发现的油气资源量,则最新评估的全球待发现油气总资源量比1994年估算结果增加9.5%。其中,常规石油资源量增加24%,天然气液增加104%,天然气则减少10%。这项成果显示出全球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9. 高压高钢级管道输送天然气技术
高压气管道是指运行压力在10~15 MPa之间的陆上天然气管道。2000年第16届世界石油大会发表的研究结果认为,年输量在100亿立方米以上,采用高压输气可节省运输成本。当运输距离为5000公里,年输量在150-300亿立方米之间时,采用高压输气比传统运输方法可节约运输成本20%~35%。
2000年底投入运行的美加联盟管道将用于输送含凝析液的天然气。为了使输送过程中系统终保持在凝析气的临界点之上,使重组分不致于呈液态析出,联盟管道采用了较高的输气压力,最高许用压力达到12兆帕,从而大大提高了管输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联盟管道采用了整炉批韧性平均值高达28O焦、壁厚较大的15.8毫米(美国境内)和14.3毫米(加拿大境内)钢管,以保证富气组分对管材韧性的要求,而其914毫米管道最危险运行状态下所要求的钢管韧性平均值为195焦。
10.下行式FCC反应器提高丙烯和汽油产率
美国《油气杂志》2000年8月报道,日本石油能源中心(PEC)和沙特法赫德国王石油和矿物大学(KFUPM)共同开发的下行式反应器。在0.2桶/天的中试装置示范显示出采用高苛刻度条件下增产汽油和轻质烯烃的能力。该工艺采用高剂油比和短接触时间,尽管操作温度高,但通过减少返混和抑制热裂化反应,仍然提高了汽油和烯烃的产率。采用新型高苛刻度FCC工艺的目的是增加石化原料产量和提高最终产品产率。该工艺采用下行式反应器已达到高的反应温度(550℃)、段接触时间和高剂油比。该中试装置包括催化剂料斗、进料段、下行式反应器、催化剂汽提段,废剂再生器以及产品回收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