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白家祉:第一代石油“海归”

2009-12-15 15:11:01 中国石油报

1949年8月白家祉从美国留学回到祖国,是新中国第一位石油机械学教授。

   采访中,白先生始终精神矍铄。我向他请教健康长寿的秘诀,他说:“秘诀?我自己没觉得呀!”坐在一边的白夫人笑着说:“他生活很有规律,从不吃零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衣服脏了自己冼。”“现在也是?”“对!”大家都笑了起来。

  现在,人们把从海外留学后回到祖国做贡献的人称为“海归”,那么1949年8月,从美国留学回到祖国的白家祉先生,可以算作新中国第一代石油“海归”。

  2007年12月10日,记者来到白老家中采访,白老的平易近人让采访很快进入轻松状态。他用“90岁又过了半年多”来表述自己的年龄,透着学者的严谨。

  坚守报国之志

  按照今天的标准,白老的学历非常“酷”,清华大学学士,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硕士,哈佛博士。当年,他从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后,与杨振宁等人一起考取第六届留美公费生,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前一周,离开祖国赴美留学。

  白老是新中国第一位石油机械学教授。1953年,北京石油学院一成立,他就从清华大学调入该院。当时院里年青教师很多,因此他不仅要给学生们讲课,还经常给教师们讲。没有现成的教材,他自己动手编写。1957年他在教学之余写的论文《套筒滚子链动负荷分析》发表后,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但后来,他在政治运动中受不公正待遇。谈到这里,白老苦笑了一下,惋惜地说,“反右”加上后来的“文革”,被浪费的时间太多了。

  逆境中,白老仍然努力用自己的知识为国家作贡献。他为济南柴油机厂解决了V-8、V-12大马力柴油机的曲轴振动问题,使系列产品规格化;1976年到华北油田,研究钻井中的“抗斜”问题,用弹性稳定理论求解钻头的侧向受力,提出了一种柔性钻具组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白老把1978年视为生命中的重大转折,几次用“非常美好”来形容那个时期。这一年,他调入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他说,那时全国上下都在实实在在做事情。可惜的是,从那时到70岁退休,他搞科研和带研究生的时间只有7年。

  那时,白老是国家“七五”科技攻关“定向井轨道控制技术”及“套筒型变向器研制”的负责人。在定向井方面,他提出了“纵横弯曲法”。1982年,他的《应用纵横弯曲梁理论求解钻具组合的受力与变形》论文,在国际石油工程会议上发表,让业界耳目一新。美国著名专家鲁宾斯基、米尔海姆给予极高的评价,并收入美国石油工程学会编辑的《实用钻井工程》教科书,称为“白家祉方法”。

  传世道德文章

  白老先后培养了10名研究生,其中包括现在的中国石油钻井工程研究院院长孙宁、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义脑等。提起弟子,白老喜形于色。他说,他们现在都做得非常出色,那都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与我没有什么关系,但我为他们成功感到光荣。

  苏义脑是我国自己培养的钻井领域第一位博士后,他讲述过一段白老的故事。1988年,苏义脑收到石油出版社来信,约他写《井斜控制理论与实践》一书,他找导师商量,希望与白老一起合写,白老却鼓励他自己独立完成。在学生的再三请求下,白老同意写书的总论和其中一章,条件是不署名或者只把名字放在第二位。该书出版后在业界产生巨大反响,1991年,白老在报给院里的一份材料中特别说明:“苏义脑与我合著30多万字的《井斜控制理论与实践》一书,其中约十分之九的内容由他执笔,内容多属创新见解。”

  后来苏义脑得知,出版社早在1983年就和白老签订了合同要出这本书,双方约定,在定向井技术取得一定成果时出版。当亲眼看到出版社与白老签订的合同,以及白老写给出版社推荐他来写书的信时,他感慨不已。

  1987年8月,年满70岁的白老退休,之后曾返聘了几年,此后便脱离了专业。后来,人们经常看到白老骑着自行车出入,去得最多的地方是书店。2005年,白老写了一本《我看儒林外史》的文学评论专著,充满真知灼见和独特思想。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白家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