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杜邦:历200年风雨而不衰的家族

2009-12-03 14:10:55 中石油网站

杜邦·德·奈莫尔(Dupont de Nemours)是一个你与我都不会陌生的名字。听起来,这并不像一个美国人的名字。的确如此,这个沿用法国姓氏的美国家族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而又最古老的家族之一。他们投资生产的产品有1000多项,其中有化工产品、合成纤维、炸药、凝固汽油、武器、汽车。

杜邦公司的创始人皮埃尔·S·杜邦是法国人,他出身钟表世家却对经济研究兴趣浓厚,因论文《对国家财富的观感》而得到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重农学派的赏识,并成为该学派主要刊物《农业工商与财务》杂志的编辑。杜邦凭借这份杂志广泛接触上流社会,最终跻身贵族行列。他曾在法兰西王朝中任国王商务总监等官职,但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中,差点被雅各宾派处死。出狱后,老杜邦带着两个儿子伊雷内和维克托被迫流亡到美国。

皮埃尔·S·杜邦对美国并不陌生,并早已与美国名流杰弗逊和富兰克林成为知己。1800年,杜邦一家尚未从法国启程,美国方面就已安排人员在媒体上大肆宣传,他们要让美国政府和民众了解杜邦,认识杜邦,并接受杜邦。《费城新闻报》、《新港日报》都用头版头条位置报道了杜邦的到来。杜邦趁机挂起了“杜邦进出口公司”的招牌,并频繁约见记者,召开新闻发布会,详尽介绍杜邦家族历史和杜邦公司的发展计划。在记者招持会上,杜邦说:“虽然我们刚刚来到美国,但我们杜邦家族与美利坚的友谊却源远流长,杰弗逊和富兰克林都是我的老朋友。”杜邦的轰动效应产生了,杜邦一家成了人们谈论的热点。

然而,杜邦家族的创业并不顺利,一连策划了7个方案,都因各种原因而失败。这时,木讷寡言的次子伊雷内·杜邦向父亲建议开办火药工厂。伊雷内的话让老杜邦激动不已,也让全家看到了希望。1788年,年仅16岁的伊雷内·杜邦在著名化学家安东尼·拉瓦锡位于法国埃松省的实验室当学徒,并很快掌握了黑色火药生产技术。

1802年4月,杜邦公司发行股票18股,每股2000美元,共集资3.6万美元。同年7月19日,伊雷内·杜邦在美国特拉华州威尔明顿市白兰地酒河边买了一块地,开始建造火药厂,极为艰难的创业正式开始。1804年5月1日,杜邦开始生产并销售火药。

关于杜邦的创业还有另外一个非正式的说法。1802年,在一次打猎中,某人说:杜邦,你看,美国的火药就是没有英国的好,你对火药不是很内行吗,看看这一些火药是否有改进之处。于是,杜邦王朝的事业从此起步。

借助于好友托马斯·杰弗逊向联邦政府的大力推荐,再加上美国独立战争炮火正酣,美国政府就委托杜邦公司给美国军队供应火药。到1820年,杜邦一家已经是美国最大的火药制造商了。

借着连续不断的战争和西部金矿开发、运河开凿、修建铁路等工程的需要,杜邦公司的火药产量和技术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30年后,当伊雷内·杜邦去世时,公司已经达到年产50万公斤无烟火药的产量,兼并了美国其他火药厂,垄断了火药业。

但是,杜邦仍不满足。他们以硝酸钠为基础,加入瑞典人诺贝尔用硝化甘油、硅藻土制成的安全炸药,改进了原先的黑色火药,又赚了许许多多的钱。
  伊雷内去世后,他的儿子亨利·杜邦接任公司CEO(首席执行官)。军人出身的亨利·杜邦在公司任职的40年中,挥动军人严厉粗暴的铁腕统治着公司,内部员工都称他为“亨利将军”。他所推行的管理方式,被称为“凯撒型经营管理”。这套管理方式无法传喻,也难以模仿,实际上是经验式管理。公司的所有主要决策和许多细微决策都要由他亲自制定,所有支票都得由他亲自开,所有契约也都得由他签订。他一人决定利润的分配,亲自周游全国,监督公司的好几百家经销商。在每次会议上,总是他发问,别人回答。他全力加速账款收回,严格支付条件,促进物流顺畅,努力降低价格。亨利接任时,公司负债高达50多万,但亨利后来却使公司成为行业先锋。

在亨利的时代,这种单人决策式的经营基本上取得成功。这主要是因为:(1)公司规模不大,直到1902年合资时才2400万美元;(2)经营产品比较单一,基本上是火药;(3)公司产品质量占了绝对优势,竞争者难以超越;(4)市场变化不甚复杂。单人决策之所以取得了较高效果,这与“将军”的非凡精力也是分不开的。直到72岁时,亨利仍不要秘书的帮助;任职期间,他亲自写的信不下25万封。

但是,亨利死后,继承者的经营终于崩溃了。亨利的侄子尤金,是公司的第三代继承人。尤金是与公司一起成长的,但没有足够的机会增加管理才干,所以他一上台,就因为缺乏经验而晕头转向。他试图承袭其伯父的作风经营公司,也采取绝对的控制,亲自处理细微末节,亲自拆信复函,但他终于陷入公司错综复杂的矛盾之中。1902年,尤金去世,合伙者也都心力交瘁,两位副董事长和秘书兼财务长终于相继累死。这不仅是由于他们的体力不胜负荷,还由于当时的经营方式已与时代不相适应。

正当公司濒临危机、无人敢接重任、家族拟将公司出卖给出价最高者时,公司创始人的三个曾孙托玛斯·克莱蒙·杜邦,阿尔弗雷德·伊雷尼·杜邦和小皮埃尔·塞谬尔·杜邦出面力挽狂澜,以廉价买下了公司。三位堂兄弟制定了杜邦公司向新领域的发展计划,并建立了东部实验室。这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三位堂兄弟不仅具有管理大企业的丰富知识,而且分别具有在铁路、钢铁、电气和机械行业中采用先进管理方式的实践经验,有的还请泰罗当过顾问。他们果断地抛弃了“亨利将军”的那种单枪匹马的管理方式,精心地设计了一个集团式经营的管理体制。在美国,杜邦公司是第一家把单人决策改为集团式经营的公司。

谈到三位堂兄弟对杜邦公司的收购,不得不着重介绍财务天才——小皮埃尔·塞谬尔·杜邦首创的杠杆式收购计划。当时三位堂兄弟手里并没有钱,为了实现收购,他们写出一套策划书,充分叙述公司的远景和未来能创造的的价值,并将股票和公司未来挂钩,于是出现了公司股票虚拟价值,然后再用他们所持的股票虚拟价值交换公司。别无选择的董事会接受三位堂兄弟的收购,交出了经营权。

 三兄弟所推行的集团式经营最主要的特点是建立了“执行委员会”,隶属于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之下,是公司的最高管理机构。在董事会闭会期间,大部分权力由执行委员会行使,董事长兼任执行委员会主席。1918年,执行委员会有10个委员、6个部门主管、94个助理,高级经营者年龄大多在40岁上下。   

公司抛弃了当时美国流行的体制,建立了预测、长期规划、预算编制和资源分配等管理方式。在管理职能分工的基础上,建立了制造、销售、采购、基本建设投资和运输等职能部门。在这些职能部门之上,是一个高度集中的总办事处,控制销售、采购、制造、人事等工作。

执委会每周召开一次会议,听取情况汇报,审阅业务报告,审查投资和利润,讨论公司的政策,并就各部门提出的建议进行商讨。对于各种问题的决议,一般采用投票、多数赞成通过的方法,权力高度集中于执委会。各单位申请的投资,要经过有关部门专家的审核,对于超过一定数额的投资,各部门主管没有批准权。执委会作出的预测和决策,一方面要依据发展部提供的广泛的数据,另一方面要依据来自各部门的详尽报告,各生产部门和职能部门必须按月按年向执委会报告工作。在月度报告中提出产品的销售情况、收益、投资以及发展趋势;年度报告还要论及五年及十年计划,以及所需资金、研究和发展方案。

在集团经营的管理体制下,权力高度集中,实行统一指挥、垂直领导和专业分工的原则,所以秩序井然,职责清楚,效率显著提高,大大促进了杜邦公司的发展。同时三位堂兄弟的好运接踵而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军火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使杜邦公司获得了巨额利润。据统计,20世纪初,杜邦公司生产的五种炸药占当时全国总产量的64%~74%,生产的无烟军用火药则占100%。,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所使用的炸药的一半,都是杜邦家族所属工厂生产的。1918年战争结束后,杜邦家族谋得的利润已经超过了1.2亿美元,公司的资产增加到3亿美元。同时,杜邦公司也获得了“死亡贸易商”的名声。

看到这个数字,真让中国人遗憾。最先发明火药的是我们的先人,但这个伟大的发明没有给我们中国人带来抵御列强入侵的胜利,也没有给发明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甚至连发明人是谁也并不很清楚,相反,用火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列强却无情地在我们的领土上划分势力范围。

此时,接管杜邦公司的小皮埃尔敏锐地意识到,战争结束后杜邦公司将难以为继,必须选择一个新领域。几经斟酌,选了当时美国较为薄弱的化学工业。这一方面因为化工产品是军火工业的原料,产品转化起来损失较少;同时也为了洗刷军火商发战争之财的名声。

1931年,杜邦公司面临众议院独立调查委员会的指控。主控官为众议员奈伊,他是杜邦的反对者。当时他在议会上指控杜邦公司是死亡贸易商、杜邦的财富建立在成千上万的生命之上、杜邦利用政府急需将军火产品定价远高于成本从而损害美国利益。奈伊的指控引起了大众舆论的关注,媒体记者天天采访他。大众每天看到的都是批评杜邦公司的报道,很多政客也借机大骂杜邦来获取选民的支持。就连罗斯福总统也如此,有一次罗斯福在竞选演说中说:任何一个美国公民都无法接受一家企业的所得超过美国全体所得的一半。该评论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杜邦的实力。

官司缠讼多年,杜邦的诉讼耗费超过300万美元。最后在众院评审委员会终审时,一位评审官提出论断“假如没有杜邦公司的协助,协约国可能会战败”,最后,杜邦在该场官司中获胜。官司打赢了,但此时的杜邦公司,在政客有意的抹黑下,人们莫名其妙地寄恨于杜邦,排斥杜邦的产品。杜邦在公众中的名声扫地。

经历这场官司后,杜邦家族关闭了火药制造厂,认真从事于化学化工之研究,专心于民生日用品的研发制造。成立于1903年的中央实验站,在民用新产品开发领域为杜邦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个在白兰地酒河畔老火药厂边上建立起来的中央实验站,拥有高素质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以及装备良好的实验室和充足的经费。在这里,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尊重,并可以自由发展。

1930年,杜邦中央实验站研究员阿诺德·科林斯和华莱士·卡罗瑟斯发明了一种通用合成橡胶——氯丁橡胶。两周后,研究人员朱利安·希尔首次发明了一种合成纤维,这种纤维成为尼龙的前身。

1935年,研究员杰拉尔德·伯切特和华莱士·卡罗瑟斯发明了尼龙,一种新的“合成真丝”。经过多年紧张的开发,终于在1939年纽约世界博览会上向公众展示了尼龙。尼龙的出现,彻底结束了丝绸出口国家的贸易顺差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打断了尼龙的生产,战后当百货店开始销售这种光滑的长统袜时,女士们为了购买它们而排起了长队,有时甚至几乎到了疯狂的程度。

1937~1938年,广泛用于不粘锅的氟聚合物树脂特富龙在中央实验站问世。

金蝉脱壳后的杜邦再创奇迹。民生日用品的研发制造给杜邦公司不仅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带来了良好的公众形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杜邦公司已没有兴趣参与军火生产了,但是美国当时的总统罗斯福,要求杜邦参与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并担任监督协调工作。当杜邦完成任务后,美国政府要求杜邦将研发成果交出,并拒绝了杜邦公司的专利权申请。杜邦公司一气之下,完全退出战争类产品的开发制造。但战争并没有忘记杜邦,杜邦生产的尼龙广泛用于制造军队需要的降落伞、轮胎。

1959年,杜邦推出了弹性纤维——莱卡。莱卡具有良好的弹性,可以伸长到其原长度的五倍,放松后又能恢复原状。

1971年,用杜邦凯芙拉纤维制作的防弹背心通过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测试。凯芙拉纤维的张力是钢的五倍,密度却远小于钢,适用于电缆、强力轮胎、船壳和喷气机翼。

不断创新是杜邦公司成功的一把金钥匙,而低调处事的家族信条使得杜邦家族的私人生活一直处于公众的关注之外。按照家族的规定,杜邦名字应该只有在出生、结婚或死亡的时候才能出现在报纸上。

小皮埃尔·塞谬尔·杜邦忠实地履行了家族的信条。他在通用公司工作期间给人们留下了善良有礼、害羞、处世低调的印象。小皮埃尔每天早上骑着脚踏车上班,认真工作,几乎没有什么休闲时间,但公司各项业务蒸蒸日上。当小皮埃尔45岁时,他还没有结婚。就在大家都认为他脑袋里想的只有工作,而完全没有结婚的计划,小皮埃尔宣布了即将举行婚礼的消息,新娘是小他两岁的表妹。两人从小青梅竹马,但新娘也苦苦等了他23年。

小皮埃尔下班以后,就回到他的隐密私人花园住所——长木花园。该花园是他于1906年买的,原本只有约30亩,在随后的25年,渐渐扩大。当他结婚时,朋友们才有机会首次进入长木花园参观,人们惊奇地发现小皮埃尔竟然是一个俱有园艺天份与音乐天才的艺术家。大家不禁想问,小皮埃尔是如何忙里偷闲同时又隐密地建成一个优美的私人花园。然而,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容易。

如今,杜邦公司的核心技术已经涵盖化学品、聚合物、生产过程科学和工艺,以及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等诸多领域。1994年,杜邦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第十年,邀请来自农业、物理、化学、化工和电脑领域的5位世界级中国科学家,在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杂志《读者》上,做了一次创意独特的广告。这一系列平面广告意“开创美好生活”改为“创造科学奇迹”,并宣布:杜邦将从严格意义上的“化学公司”转变为“科学公司”,成功地完成了企业的又一次自我塑造。2003年9月,拥有众多知名纤维中间体品牌的杜邦纺织与室内饰材子公司正式从杜邦公司分离出来,更名为“英威达”(INVISTA)。2个月后,杜邦公司正式宣布将分离出来的英威达公司售予美国第二大的私营企业科氏工业公司(Koch Industries),成交金额44亿美元。这次交易可以认为杜邦公司转型的重大举措。从利润不菲的纺织业务退出,是为了更好地进军综合科学领域,并以此带来更多的利润。

2002年,杜邦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举行了盛大的200周年庆祝仪式。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杜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