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11月
23 星期六

能源金融化

2013-04-19 16:56:17 中国银行
字号: T|T    ★ 点击收藏
百科性质:
实体分类:
百科来源:




能源是关系到全球经济命脉的重要资源性商品。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能源的金融属性逐步增强。近十年来,在全球流动性宽松背景下,发达经济体出现能源过度金融化的趋势。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但是能源金融化程度明显不足,我国在国际能源金融市场中缺乏定价和规则制定权,在国际能源博弈中处于不利地位。

能源金融化的起源与发展

能源金融市场最早可以追溯到1886年,在威尔士的卡迪夫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源交易所——煤炭交易所。100多年来,能源的金融属性不断发展、深化,使能源市场逐步与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衍生品市场等联动成为复合的金融市场体系。

但是2003年以来,全球充裕的流动性驱使投资者不断寻找新的投资获利对象。能源产品价格在投机者的操纵下,严重脱离供需基本面,能源价格波动性增大。2008年7月3日,原油价格曾一度攀升至每桶146.08美元,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投机资金回撤,12月24日价格大幅下挫至每桶36.61美元,跌幅超过75%。

能源金融化的主要特征

由于能源商品自身的稀缺性和分布上的地域性,能源被赋予了强大的战略属性,因此能源金融主导权成为各国必争之地。

欧美垄断全球主要能源交易市场。国际能源金融交易市场主要包括纽约商品交易所、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和东京工业品交易所三大场内交易所。其中,纽约商品交易所的能源期货和期权交易量占全球能源场内衍生品交易量的一半以上,WTI原油和Brent原油是全球石油市场最重要的定价基准。

全球石油金融市场交易几乎全部以美元定价。石油的美元本位制建立在美国一系列的战略布局和金融发展基础之上。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与沙特签订的一系列协议使沙特出口石油全部以美元计价。两伊战争开始,欧佩克成员国之间的长期分歧使得美元进一步统治了欧佩克组织的石油标价权。

欧美大型金融机构是市场交易的主导力量。欧美投行、基金公司等金融投资者逐步成为能源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能源产品与股票、债券、房地产衍生品等一起成为金融投资产品。

能源金融化的影响

能源金融化是“双刃剑”。一国能源金融化的适度发展有利于拓宽能源产业融资渠道,完善能源价格发现机制,满足不同类型市场参与者的产品需求。能源期权、期货等衍生品的发展也可以作为套期保值的工具,用来规避能源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

但是,随着能源金融产品的交易量和持仓量持续增加,能源现货与衍生品价差波幅增大,弱化了能源衍生品套期保值的功能,影响到能源市场的价格稳定。当前,发达经济体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泛滥助推能源金融化的发展。未来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对能源金融定价权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全球能源金融市场新秩序亟待形成。

对我国的启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对外依存度也越来越高。2012年我国原油消费量达5亿吨,增长5%,进口依存度达57%,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占全球原油消费量的10%以上。

我国是能源进口和消费大国,却是能源金融化“小国”。应对能源金融化的核心是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和金融安全。

第一,深化能源金融市场建设。随着企业参与国际能源市场的深化发展,我国应鼓励有实力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国际能源金融交易,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保护能源交易安全;加快国内期货市场建设,在交易规则、风险管理与监管方面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

第二,把握“新能源金融”发展机遇。新能源产业是未来国际能源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在加大新能源产业金融支持力度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抢占新能源金融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争取在新一轮能源金融化浪潮中获得主动。

第三,积极推动能源等大宗商品交易中人民币的结算份额,不断扩大人民币计价支付范围,提高国际认可度。

第四,防范能源过度金融化风险。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与主要国家监管机构一道,完善交易规则,降低能源金融交易的杠杆率,警惕过度衍生化,维护能源市场的稳定运行与金融系统安全。(作者为中国银行边卫红)


责任编辑: 曹吉生

标签: 能源金融化

相关资讯

高级搜索

更多

行业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