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生物质发电如何变为现实

2012-10-08 17:01:09 互联网

产业发展现状与宏伟规划之间的落差,不得不提醒生物质业界关注一个命题:生物质发电如何变为现实?

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透露的“十二五”生物质发电装机为1300万千瓦,较过去5年约550万千瓦的数字实现翻番增长。这让市场仿佛看到了生物质发电产业的春天即将来临。然而,从近期市场上生物质发电企业的表现来看,春天的气息似乎离现实尚远。今年初,皖能电力宣布以1550万元转让旗下一生物质能发电公司股权。进入6月,华能国际也宣布认赔300万元转让下属吉林生物公司。两家公司的公告共同反映出目前生物质产业共同面临的现状:业绩连续亏损。

前不久,国家能源局确认了“十二五”太阳能光伏装机将在目前基础上翻番达到1000万千瓦的规划意图,尽管不少分析对此目标能否实现打了问号,但更多的分析则认为国内光伏产业过去5年尽管相比于风电进展缓慢,但产业发展的技术和市场基础已经具备,装机目标大幅扩容实属必然。

而反观国内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的现状,无论从资源禀赋、技术实力、市场规模,还是政策环境等多角度考量,都可能预示着1300万千瓦的装机目标或将成为产业难以承受之重。

上述两家公司在解释转让下属生物质发电公司的原因时都归结为两点,即原材料和上网电价问题。而这两方面恰是业界一直以来反复指出的生物质发电产业最突出问题。

近两年来,投身生物质发电的企业越来越多,甚至在100公里范围内同时有5个同类电厂在建。但由于生物质发电的原料非风能和太阳能那样可天然获取,导致一定范围内原本只够一家企业消耗的原料最终被多家分割。

原料投入一般占生物质发电项目总投入成本的70%以上,但国内生物质原料市场近几年却成长缓慢。可以参考的一组数据是,“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到2010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00万吨,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万吨”的目标,截至2010年底均未达标,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仅为50万吨左右,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则只有20万吨。原料生产和利用不足,让一些生物质发电企业经常限于“无米下锅”的困境,亦成为整个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

政策方面期待的是生物质发电产业能像风电那样渐渐走出依靠政府补贴度日的阶段,并依靠企业自主创新推动发电成本下降。但目前超过1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显示出这一期望正遭遇现实困境。

国内生物质产业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完全依靠政府补贴促发展的阶段。尽管国家财政已出台对生物质发电的上网电价依据当地的脱硫电价给予0.25元/千瓦时的补贴,但企业普遍的反映是,这一补贴标准并不足以弥补企业因发电成本一路上涨所带来的经营困境。这种声音三年前已被包括凯迪电力等龙头企业反复提及,但政策上迟迟未见调价动向。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生物质 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