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通俗地讲,就是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通常来看,国际范围内与低碳经济相关的“碳金融”业务主要包括四方面:①“碳交易”市场机制,包括基于碳交易配额的交易和基于项目的交易;②机构投资者和风险投资介入的碳金融活动;③碳减排期货、期权市。《京都议定书》签订以来,碳排放信用之类的环保衍生品逐渐成为西方机构投资者热衷的新兴交易品种;④商业银行的“碳金融”创新。
目前,国际上的“碳金融”业务已经在国外有了较多的实践。例如,荷兰银行就致力于构造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理财产品获得了巨大收益。通过对各类上市公司股价表现的研究,荷兰银行发现近年来开展环保业务的上市公司股价表现远好于股市综合指数,于是选择这些公司为样本股,设计了气候指数和水资源指数,并推出收益与上述指数挂钩的气候和水资源环保理财产品。这两个产品推出后深受欢迎,仅通过欧洲某大型超市就卖了3000万瑞士法郎。
目前,我国的碳排放交易已经开始起步。2008年8月5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宣告成立,成为国内首个环境能源交易平台。仅仅半个小时之后,北京环境交易所在北京金融大街正式挂牌。同年9月25日,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也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揭牌仪式。与此同时,由民间推动的碳交易峰会也分别于北京、上海等地举行。碳排放交易开始在中国活跃起来。
但是,我国其他方面的“碳金融”发展还较为落后,主要集中于各类“绿色信贷”业务。尽管银行对绿色信贷兴趣不断提升,但其在银行信贷总规模中的比重仍然较小。例如,作为国内绿色信贷的“先驱者”,兴业银行在2008年由于采纳“赤道原则”,遭遇市场对其业绩下滑的担忧,当时兴业银行也被迫表示其业务中属于“赤道原则”范围的比例较小,这从侧面反映国内银行在绿色信贷方面的投入规模仍然有限。
就在中国本土金融机构的“碳金融”逐渐起步之时,国际金融机构已对中国的“碳金融”市场表现出了巨大的兴趣。2004年摩根士丹利进入了碳排放交易项目,2006年承诺5年内将投资30亿美元扩展二氧化碳排放额度业务。目前,摩根士丹利项目有宝丰县耐火材料生产线焦炉煤气利用项目(一期)、固始县杨山明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生物质热电厂项目、平顶山瑞平石龙水泥有限公司低温余热电站工程等。而中国目前最大的碳交易项目—辽阳石化公司的氧化二氮减排项目,则被高盛国际和加拿大纳德资产管理公司拿到。截至2008年底,高盛国际在华已经拥有了黑龙江建龙富余煤气发电项目、河南昌源36兆瓦生物质发电项目、黑龙江东宁大架子山和西大岗风力发电项目、黑龙江东宁华富风力发电项目、黑龙江依兰鸡冠砬子山风力发电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