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4年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践年,随着大气治理的不断深入,火电、工业锅炉和机动车三大治理领域日渐清晰。一年来,各地积极开展实践,政府的政策、监管持续加严,投入空前加大,相伴而生的治理、设备、运营等相关行业蓬勃发展,市场异常繁荣。
我们梳理了一年来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实践亮点,与读者分享。
火电
内外加压撬动千亿大市场
●“根据我们的预测,新标准带动的环保治理和设备制造行业的市场规模在2600亿元左右,后面还会有一个巨大的运营服务市场。”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业内专家表示,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从系统设计角度出发,对各污染物治理工艺进行一体化设计,降低污染治理的投资、占地、能耗和运行费用,减少二次污染并尽可能实现副产物的资源化再利用,具备商业推广价值,是未来减排技术的发展方向
“十一五”看脱硫,“十二五”看脱硝。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火电脱硝任务被再次强调,今年要推进燃煤电厂脱硝改造1.3亿千瓦。
今年7月1日,现役火电机组按规定将执行排放新标准,到 6月底,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需要全部加装脱硝设施。
而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完成脱硝改造的机组只有50%, 2014年~2015年还有2.8亿千瓦的现役机组要进行脱硝改造。脱硝改造能否按期完成任务?火电行业能否顺利达到新排放标准?成为今年各界关注焦点。
补贴2.7分够用吗?
为有效推进火电脱硝,相关部门不断完善以电价为核心的经济政策。国家发改委首先将脱硝电价14个省(区、市)试点范围扩大为全国所有燃煤发电机组,燃煤发电企业脱硝电价补偿标准由每千瓦时0.8分钱提高至1分钱。
3月,国家发改委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燃煤发电机组环保电价及环保设施运行监管办法》, 进一步完善环保电价政策,脱硫脱硝除尘电厂可享受环保电价加价2.7分钱/千瓦时(其中,脱硫电价1.5分钱,脱硝电价1分钱,除尘电价0.2分钱)。
国家的补贴够用吗?江阴苏龙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陶建华说,每度1分5的脱硝电价补贴,完全可以冲抵各项脱硝成本,保障企业环保设施的可持续运行。
对此,中电联研究室主任潘荔建议,要完善以电价为核心的经济政策,继续适当提高环保电价;加大超标罚款的力度;发挥发电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等市场机制的作用,让企业更积极主动减排。
新标准带动2600亿元市场
减排压力成就脱硝行业崛起。据专家测算,“十二五”期间仅脱硝改造就有超过800亿元的市场容量,将成为大气治理成长最为迅速的细分领域。
据信达证券分析师测算,2014年度全国燃煤机组脱硝投资市场规模超过350亿元。预计到2015年,脱硝特许经营市场年度规模将达到141亿元~149亿元。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一时间国内成立数百家脱硫脱硝公司,包括从设备生产、设计、施工建设到运营管理。龙源技术、燃控科技是低氮燃烧设备生产供应的前端脱硝企业。电厂脱硝改造的爆发式增长,也带动了脱硝监测设备市场的旺盛需求,雪迪龙在这轮改造中受益不浅。
“根据我们的预测,新标准带动的环保治理和设备制造行业的市场规模在2600亿元左右,后面还会有一个巨大的运营服务市场。”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超低排放成煤电新目标?
有些火电企业新标大考不过关,被罚;而有些技术领先、实力雄厚的火电企业,借着排放标准提升的契机,实现了排放的“蜕变”。
随着排放标准的加严和技术不断攻关,“近零排放”或“超低排放”受到火电厂的追捧。号称“近零排放”的神华集团国华舟山电厂4号35万千瓦国产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的移交生产就曾在业界引发热议。
山东山大能源环境有限公司设计院常务副院长潘峰介绍,燃煤电厂污染物超低排放的系统配置,由低氮燃烧、SCR脱硝、空气预热器、高效除尘 、烟气脱硫、湿式电除尘等系统构成。逐级除尘、脱硫、脱硝,最终通过湿式电除尘深度净化,实现污染物综合脱除和超低排放。
业内专家表示,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从系统设计角度出发,对各污染物治理工艺进行一体化设计,降低污染治理的投资、占地、能耗和运行费用,减少二次污染并尽可能实现副产物的资源化再利用,具备商业推广价值,是未来减排技术的发展方向。
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环境保护部共同印发《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在试验示范基础上推广燃煤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
要达到火电超低排放标准,需要对燃煤机组现有除尘、脱硫、烟囱等多个设施进行改造,并增加脱硝催化剂用量。这对除尘、脱硫、脱硝市场有何影响?
据中信证券预测,除尘市场空间增加最为显著,投资需求613亿元,行业订单景气周期有望持续至2016年,SO2超低排放改造需求为230亿元。
新建脱硝设施投资需求为350亿元,大部分可能将在2014年~2015年释放完毕,催化剂对应稳定年度更换市场需求78亿元。
锅炉
改变不治理就排放的现状
●新标准实施后,对锅炉产业的影响是全面的。行业内专家估算,新标准的实施将带动3000亿元以上的环保产业市场
●锅炉治理首先从淘汰和治理热效率低、排放严重的小锅炉入手。《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到2017年,除必要保留的以外,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10蒸吨/小时及以下的燃煤锅炉,禁止新建20蒸吨/小时以下的燃煤锅炉
近年来,大气治理的焦点一直是火电,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而燃煤量排名第二的工业锅炉由于未建立起系统治理体系,已经挤掉“改造”后的火电,成为大气污染物的头号贡献者,排放污染物超过煤电,也因此成为下一步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
史上最严锅炉标准实施
环境保护部今年5月公布的《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被评价为史上最严的锅炉排放标准。
按照新标准,新建锅炉自2014年7月1日起、10t/h以上在用蒸汽锅炉和7MW以上在用热水锅炉自2015年10月1日、10t/h及以下在用蒸汽锅炉和7MW及以下在用热水锅炉自2016年7月1日起执行标准。
新标准相比于2002年施行的现行标准,主要增加了燃煤锅炉氮氧化物和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限值,规定了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取消了按功能区和锅炉容量执行不同排放限值的规定,以及燃煤锅炉烟尘初始排放浓度限值,提高了各项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新标准要求,要控制小锅炉的数量,使其由分散向集中、由小容量向大规模发展。对工业锅炉通过集中建设热电联产机组,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锅炉,对供热供气管网不能覆盖的地区改用电、生物质成型燃料、新能源等,提高清洁能源的比例,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
新标准实施后,对锅炉产业的影响是全面的。行业内专家估算,新标准的实施将带动3000亿元以上的环保产业市场。
淘汰改造都不放松
锅炉治理首先从淘汰和治理热效率低、排放严重的小锅炉入手。《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到2017年,除必要保留的以外,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10蒸吨/小时及以下的燃煤锅炉,禁止新建20蒸吨/小时以下的燃煤锅炉。
据了解,从2012年开始,环境保护部从排污费里支出10亿元支持十几个城市的锅炉改造,既包括煤改气,也包括淘汰小锅炉和锅炉的综合治理。
在推进锅炉改造过程中,部分省市在今年开始尝试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由专业的能源管理公司与锅炉使用企业签订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负责改造锅炉、市场运营和维修等业务,节能效益有合同双方分享。今年4月3日,河北唐山首个燃煤锅炉改造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落户乐亭。
推动煤炭清洁、高效燃烧,是所有锅炉面临的课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研发应用成为热点。
如煤科科学研究总院研制的高效煤粉工业锅炉系统具有清洁燃烧、高效运行、节煤显著等特点,污染物排放接近燃气锅炉水平。目前,在东部沿海和北部高寒地区的煤炭企业集团、市政热力和大型工业园区市场得到推广。
为促进煤粉锅炉低氮燃烧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减少燃煤锅炉氮氧化物排放,山东省环保厅、省质监局9月发布实施《煤粉锅炉低氮燃烧技术性能规范》,对不同燃烧方式和燃煤种类,分别提出了锅炉低氮燃烧脱硝效率标准。
生物质能将派上大用场
用生物质成型燃料替代煤炭等化石燃料,是实现工业锅炉尤其是中小锅炉减排的另一个途径。
今年以来,兼具农业大省和用能大省的河北、山东、江苏等地,在生物质能发展方面进展迅速。河北、山东采用补贴、试点推广等措施方法,推广生物质炉具以及生物质燃料替代锅炉燃煤,有望有效解决农村等分散用能的污染和低能效问题。
河北省规划2014年~2016年累计推广130万户高效低排放生物质炉具,燃烧秸秆生物质燃料1000万吨以上。经计算,可实现替代标准煤500万吨以上。
今年河北省根据资源情况等条件,选择30万户推广使用秸秆成型燃料炉具,政府补贴达到4.605亿元。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生物质颗粒燃料示范项目》今年11月在江苏正式启动。示范项目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以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区为试点,建设一批生物质颗粒燃料在工业炉窑上替代化石燃料的示范工程,为生物质能源合同管理项目的持续推广和商业化运行提供资金、人才和技术保障。
机动车
淘汰黄标车 推动新能源车
机动车作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其污染物排放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率为20%~50%,机动车尾气治理作为空气质量治理的三驾马车之一,已经受到高度重视。
“三招”淘汰600万辆黄标车
国务院2013年9月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的首要工作是淘汰黄标车。具体的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淘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的500万辆黄标车。到2017年,基本淘汰全国范围的黄标车。
今年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到今年底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00 万辆。9月,环境保护部等6部委发布《2014年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工作实施方案》,向各省市分配淘汰任务,并提出相应措施。
综合北京、南京、西安等地黄标车淘汰政策,主要有“三招”:一是政府给予一定补贴鼓励主动提前报废;二是规定黄标车限时限区域行驶,迫使尽快淘汰;三是要求车主加装后处理设备,排放检验合格后换发绿标。
北京于4月11日起调整对部分机动车的交通管理措施,加大对黄标车(高污染排放车辆)和载货汽车的监管,取消长期进京通行证。这一举措见效很快,截至12月5日,北京市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39.1万辆黄标车任务。
山东省作为机动车污染防治重点控制区域,则建立了公安机关牵头的黄标车淘汰机制,并提出自2016年起,全省区域内全部禁行黄标车。
12月5日,环境保护部通报了2014年1月~10月各地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进展情况,1月~10月,全国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481.92万辆,完成全年600万辆淘汰任务的80.32%。
用标准和检测管住排放
机动车环保检测是控制机动车尾气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当前机动车环检还存在很多问题。部分检测机构建设标准不高,检测设备标准不统一,缺乏可比性,检测行为不规范,检测数据准确性、一致性低,导致高污染车“淘汰不下去”。有的检测设备不符合简易工况法技术要求,甚至出现弄虚作假买卖交易环保标志的现象,严重阻碍了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开展。
今年来,各地已开始对机动车环检进行创新。山东采用BO模式把机动车环保检测交给第三方。第三方利用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检测线的动态管理和超标车的实时跟踪,将各地检测误差由30%~50%控制在10%。尽可能避免弄虚作假,保证检测数据准确、一致。
北京则在积极谋划下一阶段的机动车排放标准,这一次他们希望根据我国的大气污染严峻形势和治理需求,做出革新。根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参考美国特别是加州测试程序和标准要求,制定机动车第六阶段排放标准。
提升燃油品质,推广新能源车
提升燃油品质,是从源头削减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重要措施。根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石油炼制企业升级改造,在今年年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家第4阶段标准的车用柴油。
重点控制地区的进度则更快。今年4月1日开始,江苏省南京市将推广使用第5阶段车用柴油(以下简称国Ⅴ柴油),成为全国继上海、北京之后第3个提前使用国Ⅴ柴油的地区,也是全国第一个推广国Ⅴ柴油的省会城市。
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是机动动车污染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和清洁燃料车的比例达到60%以上。各省市采取直接上牌、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个人购买。
海南省运用提供补贴等方式推广新能源车,预计到2015年投放新能源汽车1万辆, 2015年年底前推广并新增5000辆节能与新能源车。同时,将累计建设可供各类能源与新能源汽车停车、充电、维修用电设施3068座。
上海市购买新能源车国家和地方提供补贴最高可达6.5万元,还可减免购置税1.6万元,再赠送专用的上海牌照,业内人士分析,购买新能源车的综合成本将更具优势。